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小脑白质纤维束损伤与幕上脑白质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6h】

早产儿小脑白质纤维束损伤与幕上脑白质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幕上脑白质损伤评估

三、数据采集

四、图像分析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常规MRI表现

二、DTI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早产新生儿小脑各主要纤维束发育,并进一步探索其DTI参数改变与脑白质损伤分级之间的关系,为揭示早产新生儿小脑发育损伤的神经基础提供帮助。  方法:  选取56例早产新生儿,同时选择足月无窒息史的健康新生儿18名进行对照研究。对受试新生儿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常规MRI表现对脑白质损伤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患几分为轻(22)、中(19)、重度(15)损伤三组,计算各组新生儿小脑主要白质纤维束、运动纤维束、感觉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早产儿组与对照组间进行非配对t检验,不同损伤级别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早产儿组双侧小脑上脚(左侧0.314±0.087;右侧0.304±0.065)、双侧小脑中脚(左侧0.289±0.077;右侧0.270±0.056)、双侧小脑下脚(左侧0.277±0.046;右侧0.271±0.038)FA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1-3.645,P值均<0.05);不同脑白质损伤级别组间比较发现双侧小脑上脚、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21和7.146,p值均<0.05)。  结论:  早产新生儿存在广泛小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新生儿期的DTI参数改变为探索小脑损伤机制及其与脑白质损伤间的关系提供了可靠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