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临床应用的探讨(附4例)
【6h】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临床应用的探讨(附4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肝硬化的治疗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晚期的肝硬化常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法使其逆转。目前,肝硬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能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由于供体肝源缺乏、费用高昂、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移植排斥反应、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开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系的细胞,即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形成心肌、肝脏、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等。近年来,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肝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失代偿期肝硬化1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4岁。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4例患者之间、3例肝炎后肝硬化与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的患者、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之间移植后1月、3月、6月与移植前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移植后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肝动脉内干细胞移植及术后无发热、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纳差、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临床症状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指标:AST、ALT比移植前逐渐下降;CHE、ALB比移植前逐渐上升;PT比移植前逐渐下降;TBIL、DBIL比移植前未见明显变化。肝纤维化指标: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A、PC-Ⅲ、C-Ⅳ、LN比自身免疫性肝病后肝硬化的下降较明显;HA、PC-Ⅲ比C-Ⅳ、LN下降明显。影像学指标:门静脉直径及脾脏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比移植前无明显变化。   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治疗安全且副作用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