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道解惑与王重阳的词学风貌——基于哲学践行的视角
【6h】

传道解惑与王重阳的词学风貌——基于哲学践行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二、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王重阳以词传道解惑的创作动因

第一节 动荡的社会环境

一、战争频繁,朝不保夕的社会状况

二、思想痛苦,寻找精神的庇护之所

第二节 传统道教的流变

一、斋醮仪礼的失衡

二、内丹修炼的兴起

三、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第三节 词的传播与媒介特长

一、道教与词的密切关联

二、王重阳的艺术修为与文人入道

三、词体流变与社交功能

第二章 王重阳以词传道解惑的主题呈现

第一节 “性为真,身是假”:了悟“生、死”之惑

一、济世利人、真行入世的底蕴

二、消解生、死之惑的目的

第二节 “勘破是归依”:消解“情、欲”之惑

第三节 “物物拈来,般般打破”:破除“物物”执念

一、正面描绘人们对物不追求的精神状态

二、打破事物的假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三、不过染尘俗,除去生活的拘囿

第三章 王重阳以词传道解惑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生活化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生活化的意象选用

第三节 浅白晓畅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王重阳以词传道解惑的实践价值

第一节 以理论指引实践的启示意义

第二节 引导思想境界的提升

第三节 道教宣传的非理性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金元时期,异族入侵,王朝鼎革,人们物质生活受到了巨大摧残,精神世界也遭受了极大创伤。期间,全真道教为世人提供了思想指引,在担负心理理疗、帮助世人摆脱现实生活苦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全真道教的创始人,王重阳的词作正是其哲学践行的载体,其词对人生意义的阐释多了一层哲学韵味。本文即以王重阳词为考察对象,从哲学践行的视角探讨王重阳词作的创作背景、思想主题、解惑范式及艺术特征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指出在个体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异常激烈的金元社会背景下,人们亟需精神生活的指引和慰藉,催生了全真教等新型道家的兴起。以此,揭示王重阳哲学践行的时代背景,并从道教与词的密切关联、王重阳自身的艺术修为及文人入道、词体的转变与特性等方面探讨了王重阳以词传道的成因。
  第二章分别从解“生、死”之惑、自我“情、欲”之惑等方面,探究王重阳词作的主题,指出王重阳旨在劝化世人不要对事物执着追求,在执念中迷失自己,其解惑的本质在于破解人们对“物”的执着,从而启发世人应持有不过染尘俗、除去生活拘囿的生存之道。
  第三章揭示王重阳词作的解惑范式与艺术特征,指出王重阳多将人生哲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以此劝化众人;多选用生活化的意象,重点以牛、骷髅等生活化意象为例,揭示他以日常之物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在语言运用方面,多以俚语、口语、俗语等为主,倾向于以浅白、直率等为风格的沟通方式;如此,获得了形象生动及言理旨浅的艺术效果。
  第四章探索王重阳以词解惑的实践价值,指出王重阳对社会、生活及人性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并以此探寻了世人自适的处世之道;以“平等”“善”等道德思想为核心信念,提升他人自身的思想境界;通过以词为情感的宣泄载体,实现了自我思想境界的提升;同时,对王重阳以词解惑的非理性实践意识进行了批评与分析。
  至此,在哲学践行的视阈下,从全真教“以词宣教”的角度,分析了王重阳填词的动机与目的、词作主题以及艺术特征,探究全真教词的本来面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