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公德教育探究——“不为”公德教育的价值重估
【6h】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公德教育探究——“不为”公德教育的价值重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主渠道的必然要求

2.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客观要求

3.适应中国现代化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

4.符合中国公民多层次国际交往的实际要求

(二)研究现状

1.国外公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2.国内公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公德概念及公德教育理论概述

(一)公德概念阐释

1.公德概念的产生

2.公德概念的特征

3.公德概念的界定

(二)公德教育概念阐释

1.教育的含义

2.公德教育的含义

二、“不为”公德教育与“有为”公德教育

(一)思想品德课公德教育的可行性

1.思想品德课是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品德课在于塑造公民

3.思想品德课以公共生活为关照

(二)“不为”公德教育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

1.现有教材的内容结构

2.教材应充实公德教育的内容

三、“不为”公德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公德教育的现实思考

1.中国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中国公德教育不兴的原因

(二)思想品德课“不为”公德教育的困境

1.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2.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3.教学方法缺乏实效

四、优化思想品德课“不为”公德教育的举措

(一)思想品德课“不为”公德教育的目标

1.目标设定应坚守底线

2.目标达成应循序渐进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公德教育的起点

(三)思想品德课“不为”公德教育方法的思考

1.认知:注重规范认同与后果判断

2.情感:注重移情训练与情绪唤醒

3.行为:注重民主规则的遵守与习惯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公德是所有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品质的总和。它根据公民行为的性质分为两个价值层次:第一层次强调为他人、公共增益和公共事务参与的较高层次的“应为之德”;第二层次强调不损害他人、公共利益,以遵守公共行为规则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层次的“不为之德”。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理应承担公德教育的使命。思想品德课鲜明的现实感、实践性和丰富的思想性与价值导向性的特征为处于道德观与行为习惯形成期的青少年提供系统、全面、连续、规范和积极的影响。这一影响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基本秩序要求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的公德素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如人意。不仅成人公德行为常见失范,中学生的公德意识淡薄和公德行为偏差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公德教育的缺失和失当难辞其咎。其中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就是思想品德课公德教育的目标设定和教育要求。在这一问题上,传统习惯化的思维定势是将“应为”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其结果往往是曲高和寡,知行脱节。这一现实引发我们对公德教育的反思。如果思想品德课的公德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把首要和重要的目标放在夯实基础,坚守底线的“不为”层次上,紧抓不放,持之以恒,全面“达标”。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道德认知方面的规范认同与后果判断,道德情感方面的移情训练与情绪唤醒,道德行为方面的民主规则遵守与习惯培养。在此基础上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走向“应为”的更高层次,思想品德课的公德教育才能做到不仅更为可行,而且更有实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