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典诗学“淡”范畴研究
【6h】

中国古典诗学“淡”范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淡”范畴的综合阐说

第一章古典诗学“淡”论的孕育与产生

1.1“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1.2“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1.3“淡兮无味,用之不既”

第二章古典诗学“淡”论的凸现与初步发展

2.1 陶渊明诗文中所体现出的“淡”思想

2.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淡”论

2.2.1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

2.2.2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第三章古典诗学“淡”论的铺开与再度彰显

3.1概说(盛唐以前尚丽,中唐以后发生转变)

3.2杜甫诗文中所体现出的“淡”思想

3.3司空图诗论对“淡”的论说

第四章古典诗学“淡”论的兴盛与成熟

4.1“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4.2“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4.3“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五章古典诗学“淡”论的延伸与完善

5.1 明人论“淡”

5.1.1“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

5.1.2情景俱工,辞淡意浓

5.2清人论“淡”

5.2.1 “笔墨之清旷,心地之淡远”

5.2.2 “纯淡则无味,纯朴则近俚”

第六章 古典诗学“淡”的两个二级范畴的考察

6.1 说“平淡”

6.2说“冲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传承性和变易性、通贯性和互渗性、直觉性和整体性、灵活性和随意性等。 “淡”范畴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之一,和“道”、“意”、“昧”、“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淡”范畴和其他范畴互相影响、相互发明、互为表里,共同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重要影响,共同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纵向来说,“淡”范畴滥觞于先秦道家的“道”,“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淡兮无味,用之不既”等论说均是其主要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淡”论逐步发展,陶渊明以其平淡诗风“开千古平淡之宗”,刘勰以“权衡损益,斟酌浓淡”等进行论说,钟嵘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等对作家进行评论。唐代“淡”再度彰显与铺开,杜甫的诗作绚烂之极,复归平淡,司空图的“冲淡”论影响至今。时至宋代,“淡”论发展到兴盛与成熟阶段,梅尧臣“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之句成为宋人“平淡”诗美观的经典表述,苏轼的“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亦为人称道,黄庭坚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尽出已意。宋代以后,“淡”论继续延伸与完善,王世贞认为诗作需“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谢榛提倡做诗要“情景俱工”、“辞淡意浓”;翁方纲则认为到“笔墨之清旷,与心地之淡远”时,诗作便佳;叶燮辨证地提出诗歌“纯淡则无味,纯朴则近俚”。前人的不懈努力、前仆后继,为“淡”范畴的不断丰富与成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横向来说,“淡”范畴的子范畴主要有“平淡”、“冲淡”、“清淡”,等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同时期,各自的影响不同,共同构成中国古典诗学“淡”范畴。而要想诗作达到“平淡”、“冲淡”的境界,要归真,思想、情感等要真实;要朴素,做到“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具有丰富的人生际遇,老而弥熟,渐趋平淡。唯其如此,方能清悠、淡永、平淡、详和。 因此,无论从纵向而言,还是从横向来说,“淡”范畴对各个时期、流派、作家、作品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尽管现在范畴的影响日趋势微,范畴的研究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