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时期中国国内市场整合的实证研究
【6h】

转型时期中国国内市场整合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已经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对外一体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很多事实和研究却发现中国国内市场整合水平却较低,甚至有向非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国内市场整合程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实行的以分权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的困难,使得地方政府有了保护本地经济,分割地区市场的内在激励。地方政府的逆市场行为所造成的国内市场分割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随着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会越来越倚重内、外两个大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从贸易依存度和FDI衡量的对外开放水平看,中国的对外市场一体化程度已经较高了,继续挖潜外部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空间已不大,同时,利用外部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的途径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而难以长期为继,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规模经济效应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但由于居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市场潜力处于未被充分开发的状态,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政府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然而,投资需要政府财政作为保证,因此,大规模的投资就无法持续进行。对于出口而言,由于会经常性的受到国际市场的干扰和冲击,使得它也无法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持久的动力,2008年由美国引发并迅速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此次危机爆发后,各国又纷纷开始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作为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自然就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由此可见,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有内需才是稳定、持久的动力,但要使内需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以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为前提条件,此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整合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将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而深入研究国内市场整合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部分。本章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框架及论文的创新等几个部分。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本章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具体从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1)回顾文献中各种测度市场整合程度的方法及其测度结果;(2)对现有文献中市场整合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梳理和归纳;(3)回顾已有文献中的市场整合的经济效应分析。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后,进一步对文献进行了评述。  第三章,商品市场整合程度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使用生产法、价格法、贸易法和“需求——价格法”对中国国内商品市场的整合程度进行了测度。这几种方法的测度结果都表明,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在转型时期的20年间(1992-2011)从趋势上看是趋于整合的,但在前一个10年中(1992-2001年)市场整合经历了较大波折;在后一个10年中(2002-2011年)市场整合状况则出现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在研究全国商品市场整合的基础上,笔者在各种方法下也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商品市场整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各种方法下,东、中、西部地区20年商品市场整合的走势与全国的情况基本一致。基于“需求——价格法”测度结果所做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失业率、财政支出、基础设施水平是几个影响商品市场整合的重要因素。商品市场整合程度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失业率、财政支出的提高而降低;其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即:对外贸易水平较低时,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会推动国内商品市场走向分割,当对外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而达到某一临界水平时,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就能推动国内商品市场走向整合。  第四章,总体市场整合程度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经济周期同步性方法对中国总体市场整合情况所做的分析表明,1992-2011年全国30个省区的经济周期同步水平呈无规则波动,表明转型时期中国总体市场整合水平较低,且没有明显呈现出走向整合的趋势。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产业结构相似度、城镇化差异、经济外向度差异、地理距离、是否同属一个地区、是否相邻这些因素都程度不同的对经济周期同步性从而对总体市场整合程度会产生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省区间财政政策协调的程度。省区间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提高能促进总体市场整合程度的提高;两个省区相邻、两个省区同属一个地区能提高总体市场整合程度;省区间城镇化差异越小、经济外向度差异越小、地理距离越近也会使国内总体市场趋于整合。  第五章,国内市场整合的经济效应分析。国内市场整合对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促进作用。本章研究发现,相对于商品市场的完全整合,商品市场不完全整合的现状使得全国的市场规模下降了17.3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分别下降了13.77%、17.52%、22.57%。对省区层面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显示,基于商品市场整合条件下的国内市场规模对省区层面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不随控制变量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也不会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除了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外,外商直接投资、外贸依存度、物质资本投入量、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省区层面人均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增加入力资本投资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从而能大幅提高人均产出。但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却对省区层面人均产出的增长起阻碍作用,这说明劳动投入量已处在边际产出低于平均产出的阶段。省区间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整合程度越高,省区间收入差距就越小,即我国省区间存在市场整合的收入趋同效应。该结论不随模型设定形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此外,与分属不同地区的省区相比,同属一个地区的省区间收入差距更小;相邻省区间的收入差距比不相邻的省区要小;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农业占GDP比重差异和城镇化差异的扩大,省区间的收入差距会扩大。  第六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首先,总结了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其次,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