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事实思维的调整策略对大学生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读者-行动者”范式的研究
【6h】

反事实思维的调整策略对大学生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读者-行动者”范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文献综述

1.1反事实思维

1.1.1反事实思维的概念

1.1.2反事实思维的分类

1.1.3影响反事实思维的因素

1.1.4反事实思维的功能

1.1.5反事实思维的研究方法

1.2反事实情绪

1.3调整策略

1.4行为意向

1.4.1行为意向的定义

1.4.2行为意向的相关理论

1.5“读者—行动者”范式

1.5.1角色

1.5.2角色效应

2.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意义

2.2.1理论意义

2.2.2实践意义

3.研究一 运气选择与主动选择下的反事实思维角色效应的验证研究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对象

3.3研究设计

3.4研究材料

3.5研究程序

3.6统计方法

实验1

1.1实验目的

1.2实验被试

1.3实验程序

1.4结果

1.5讨论

实验2

2.1实验目的

2.2实验被试

2.3实验程序

2.4结果

2.5讨论

实验3

3.1实验目的

3.2实验被试

3.3实验程序

3.4结果

3.5讨论

实验4

4.1实验目的

4.2实验被试

4.3实验程序

4.4结果

4.5讨论

4.研究二 不同角色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4.1研究目的

4.2研究假设

4.3研究材料

4.4被试

4.5结果

4.6讨论

5.研究三反事实思维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5.1研究目的

5.2研究对象

5.3研究方法

5.4研究材料

5.5结果

5.6讨论

6.总讨论与结论

6.1总讨论

6.1.1运气选择与主动选择下的反事实思维角色效应的验证研究

6.1.2不同角色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6.1.3反事实思维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6.2结论

7.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作为思维活动的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反事实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与事实或者现实相反的一种思维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个体先是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的结果进行否定,然后再想象出一种或者多种可能性结果的思维活动。正是因为反事实思维是对已经发生的实际结果和想象的假设结果进行比较,所以在比较的基础上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根据个体产生的反事实思维的方向的不同,情绪的体验也会有不同。与此同时,反事实思维的这种将实际结果和想象结果进行比较的过程,会对人们改善之后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反事实思维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反事实思维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角色的不同也会造成反事实思维的差异。
  本研究参考国外学者Pighin等人的实验研究范式,通过设置任务情境的方式将被试分为行动者和读者两个角色,来验证反事实思维是不是存在角色效应,以及不同角色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接着采用顺序启动范式的语义启动,进一步探究不同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具体影响。
  本次研究具有三个目的:(1)反事实思维中是否存在角色效应,即读者和行动者的调整策略、反事实情绪是否存在差异;(2)上行反事实思维是否与积极的行为意向有关,还有读者和行动者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有没有差异;(3)调整策略的不同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有没有差异。
  研究一采用实验法对反事实思维的角色效应进行验证。实验1探讨上行反事实思维与后悔、失望情绪的角色效应,实验2探讨下行反事实思维与庆幸、满意情绪的角色效应。结果发现,行动者和读者的调整策略都存在显著差异。行动者和读者对反事实情绪体验的评定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的实验中增强选择行为的可控性,提高被试对选择行为的责任感,继续对反事实思维的角色效应进行验证。实验3探讨上行反事实思维与后悔、失望情绪的角色效应,实验4探讨下行反事实思维与庆幸、满意情绪的角色效应。结果发现,读者和行动者的调整策略依然存在显著性差异,读者和行动者的后悔和失望情绪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二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上行反事实思维是否与积极的行为意向有关,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角色之间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数据结果表明,在所有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的被试中,有行为意向的被试与没有行为意向的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上行反事实思维的确是与积极的行为意向有关的。
  研究三采用顺序启动范式的语义启动方法继续探究哪一种调整倾向更有可能促进被试相应的行为意向。得到的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调整策略对个体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个体的调整策略为主体调整时,行为意向的评分最高。
  根据以上研究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反事实思维存在角色效应,主要体现在调整策略上。反事实情绪的角色效应体现在增加选择的责任水平后,被试的后悔和失望情绪上。
  (2)上行反事实思维与积极的行为意向有关。无论是读者还是行动者,被试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均与其积极的行为意向有关。
  (3)不同的调整策略对行为意向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的大小不同。调整策略为主体调整时,最能促进个体的行为意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