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大学训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视角
【6h】

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大学训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训育的相关概念

1.2.1训育概念及内容

1.2.2训育的意义、功能与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资料概述

2 国民党政府训育制度的确立

2.1 全面抗战前的训育制度

2.2 陈立夫与战时训育

2.2.1 战时的训育制度

2.2.2 陈立夫的训育思想

3 教育部训育委员会的设立与变迁

3.1 训育委员会的设立与运作

3.1.1 训育委员会的设立

3.1.2 训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3.1.3 训育委员会的机构职能

3.2 训育委员会的变迁

3.2.1 战时训育委员会的组织设置

3.2.2 战后训育委员会的组织设置

3.2.3 战时与战后训育委员会组织设置的区别

3.3 训育委员会的作用评析

3.3.1 增强学生道德训练

3.3.2 插手学校行政事务

3.3.3 控制学生思想行为

4 战时国统区大学训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1 国统区大学行政组织——训导处的设立

4.1.1 训导处的设立与人员构成

4.1.2 训导人员的遴选

4.2 国统区大学训育与学生管理

4.2.1 国立大学的训育

4.2.2 私立大学的训育

4.3 大学党义课程与训育

4.3.1 党义课程体系设立与教材管理

4.3.2 党义课程教学与考试

4.3.3 党义课程的效果评析

5 战时国统区大学训育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启示

5.1战时国统区大学训育的主要经验

5.1.1 行政机构上下配合,促进战时训育施行

5.1.2 训导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战时训育力度

5.1.3 厘清组织行政关系,管理战时教育事务

5.2 战时国统区大学训育的教训

5.2.1 训育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5.2.2 忽视营造稳定的教育环境

5.2.3 训导人员的遴选偏重政治素质

5.2.4 训育制度限制学生的发展

5.3战时国统区大学训育的启示

5.3.1 结合大数据时代,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5.3.2 注重知行合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5.3.3 加强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5.3.4 促进全面发展,培育德才兼备人才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傅帅;

  •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钊;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4D6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