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枇杷灰斑病拮抗酵母菌的筛选、生防制剂应用及其生防机理
【6h】

枇杷灰斑病拮抗酵母菌的筛选、生防制剂应用及其生防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写词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枇杷概述

1.1.1 枇杷简介

1.1.2 枇杷主要采后病害

1.2 枇杷采后病害主要防治方法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拮抗酵母菌概述

1.3.1 拮抗酵母菌的特点和种类

1.3.2 拮抗酵母菌主要生防机理

1.4 拮抗菌生防制剂

1.4.1 液体制剂

1.4.2 固体制剂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枇杷灰斑病病原菌及其拮抗酵母菌的筛选和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枇杷灰斑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3.2 枇杷灰斑病拮抗酵母菌的分离与筛选

2.3.3 拮抗酵母菌的鉴定

2.3.4 拮抗酵母菌的安全性试验

2.3.5 拮抗酵母菌的抗菌谱试验

2.3.6 拮抗酵母菌的抗逆性试验

2.3.7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4.2 拮抗酵母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2.4.3 拮抗酵母菌的安全性

2.4.4 拮抗酵母菌的抗菌谱分析

2.4.5 拮抗酵母菌的抗逆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 pulcherrima E1抑制枇杷采后灰斑病机理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M. pulcherrima E1最佳生防浓度及其生长动态确定

3.3.2 M. pulcherrima E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确定

3.3.3 铁对M. pulcherrima E1色素产生及拮抗效果的影响作用的确定

3.3.4 M. pulcherrima E1寄生作用的试验

3.3.5 M. pulcherrima E1对P. vismiae孢子萌发的影响作用的确定

3.3.6 M. pulcherrima E1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研究

3.3.7 M. pulcherrima E1对枇杷果实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3.3.8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M. pulcherrima E1最佳生防浓度及其生长动态分析

3.4.2 M. pulcherrima E1生物膜形成能力

3.4.3 铁对M. pulcherrima E1色素产生及拮抗效果的影响

3.4.4 M. pulcherrima E1的寄生作用

3.4.5 M. pulcherrima E1对P. vismiae孢子萌发的影响

3.4.6 M. pulcherrima E1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分析

3.4.7 M. pulcherrima E1对枇杷果实抗性酶活性的影响作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 pulcherrima E1诱导提高枇杷果实抗病性的转录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枇杷果实组织样品RNA的提取及检测

4.3.2 枇杷果实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3.3 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验证

4.3.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测序数据及其质量控制

4.4.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4.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4.4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4.5 差异表达基因RT-qPCR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 pulcherrima E1诱导提高枇杷果实抗病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枇杷果实组织样品代谢物的提取

5.3.2 代谢物LC-MS检测

5.3.3 代谢组分析方法

5.3.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主成分分析(PCA)

5.4.2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5.4.3 差异代谢物筛选和鉴定

5.4.4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5.4.5 转录组与代谢组的联合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M. pulcherrima E1活性冻干粉的制备及其评价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生防制剂制备技术路线

6.3.2 M. pulcherrima E1菌悬液离心参数的选择

6.3.3 单因素试验

6.3.4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与最陡爬坡试验

6.3.5 响应面优化设计

6.3.6 冻干粉生防效力的评价

6.3.7 冻干粉贮藏期间活性的变化

6.3.8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M. pulcherrima E1菌悬液离心参数的确定

6.4.2 单因素试验分析

6.4.3 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

6.4.4 最陡爬坡试验分析

6.4.5 响应面优化分析

6.4.6 冻干粉的生防效力

6.4.7 冻干粉贮藏期间的酵母菌细胞活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酵母菌生防制剂对枇杷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仪器

7.2.1 实验材料

7.2.2 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对贮藏枇杷果实的不同处理

7.3.2 贮藏期间枇杷果实品质的测定

7.3.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贮藏期间枇杷果实的腐烂情况

7.4.2 贮藏期间枇杷果实品质的变化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慧慧;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食品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卫红;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76S7;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