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品种(系)及杂交组合F2籽粒戊聚糖含量的研究
【6h】

小麦品种(系)及杂交组合F2籽粒戊聚糖含量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分别选用若干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同一生态环境下种植,测定了10个小麦品种籽粒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以及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了28个安徽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中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综合评价供试安徽小麦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与品质情况;选用了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138份,测定戊聚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郑麦9405/皖麦19”杂交组合F2群体籽粒中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了10个小麦品种(系)随机区组试验的籽粒戊聚糖含量和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株高、穗长、总小穗数以及千粒重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得出总戊聚糖含量和株高、总小穗数、穗粒数呈正相关,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株高、穗长、不育小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株高、总小穗数、穗粒数呈正相关。
   2.28个安徽小麦品种(系)籽粒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35%、1.02%和6.33%,变异系数分别为11.56%、15.59%和13.22%,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占总戊聚糖含量的比例平均值为14.01%,蛋白质含量的分布范围是9.4%~16.4%,平均值为14.0%,变异系数为10.9%,相关分析得出水溶性戊聚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其中与硬度之间则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28个安徽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和蛋白质等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分为四类。
   3.138个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62%、1.08%和6.54%,变异系数分别为11.66%、18.98%和13.30%,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占总戊聚糖含量的比例平均值为14.15%;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分析得出,来源于苏、皖及长江流域麦区的戊聚糖平均含量较低,来源于豫、鲁及北方麦区戊聚糖平均含量较高,而国外品种(系)在戊聚糖平均含量上都低于国内品种(系);以戊聚糖含量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聚为四类。
   4.小麦杂交组合“郑麦9405/皖麦19”335个F2植株的籽粒中总戊聚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戊聚糖平均值分别为7.04%、1.07%和5.97%,变异系数分别为15.62%、17.92%和17.98%。总戊聚糖高于9.00%的有11株,低于5.00%的有14株;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高于1.70%的有6株;低于0.7%的有2株;非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高于8.50%的有3株,低于3.50%的有5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