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竹提取物抑菌成分异荭草苷的HPLC分析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6h】

毛竹提取物抑菌成分异荭草苷的HPLC分析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术语及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

1.2竹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1.3竹叶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4.2 异荭草苷HPLC方法的确证

4.3 醚菌酯HPLC方法的确证

4.4 毛竹叶提取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5 讨论

5.1异荭草苷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

5.2不用来源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异荭草苷含量的关系

5.3竹叶源植物源制剂稳定性评价

5.4竹叶源植物源制剂安全性评价

6 结论

6.1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6.2竹叶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异荭草苷的分析方法

6.3 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异荭草苷的含量分析

6.4竹叶源植物源制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的分析方法

6.5竹叶源植物源制剂稳定性评价

6.6竹叶提取物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明专利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小麦赤霉病菌为供试菌,评价了不同来源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建立了抑菌成分异荭草苷在毛竹提取物及异荭草苷和醚菌酯在竹叶源植物源农药制剂中的HPLC分析方法,评价了方法的精确性、准确性;应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不同来源毛竹提取物中异荭草苷的含量,并通过检测制剂冷、热贮条件下异荭草苷和醚菌酯的分解率,评价了竹叶源植物源农药制剂的稳定性;通过开展毛竹提取物经口、经皮、皮肤刺激及眼刺激毒理学试验,对毛竹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来源毛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不同采集地点中,抑菌活性较高的分别为安徽宁国、霍山和石台,其竹叶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48 h菌丝抑制率分别达到92.31%、83.98%和81.46%;湖南邵东、福建建瓯、贵州赤水、安徽潜山和繁昌则分别为75.69%、72.66%、68.13%、65.52%和62.36%;不同采集时间中,抑菌活性最高的为2014年7月多年生竹叶,48 h和72 h菌丝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3月多年生、5月多年生和11月多年生,48 h菌丝抑制率均为100%,72 h菌丝抑制率则分别达到86.05%、78.72%和89.98%;最低为6月多年生、9月多年生和2015年1月多年生,48 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8.10%、83.98%和68.40%;不同竹龄中,多年生竹叶抑菌效果较一年生竹叶更好,6、7月多年生48 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8.10%、100%,一年生分别为77.06%、100%。
  2毛竹提取物中抑菌成分异荭草苷的分析方法
  采摘竹叶清洗风干后过40目筛,得竹叶粉末。称取竹叶粉末500 g于提取浓缩机组提取罐内,按20:1液料比(提取溶剂/样品,V/W)加入10 L95%乙醇,在30℃下提取2 h,重复2次,将提取液浓缩至浸膏状,得竹叶提取物,4℃下保存。称取0.2 g竹叶提取物于25 mL容量瓶中,60%甲醇定容,超声波助溶,取1 mL过0.22μm滤膜待测。采用反相C18色谱柱(250×4.6mm I.D.,5μm,日本YMC公司),以乙腈-水(含0.5%乙酸)(14:86,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表明,异荭草苷在0.5~1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竹叶提取物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3.1~102.8%,相对标准偏差为0.30~0.82%,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成功用于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的测定。
  3不同来源毛竹提取物中抑菌成分异荭草苷的含量分析
  通过HPLC方法比较不同来源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不同采集地点中,供试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范围为0.12~0.41%,安徽宁国、霍山、石台和福建建瓯的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0.41%、0.36%、0.35%和0.34%,而湖南邵东、安徽繁昌、贵州赤水和安徽潜山的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6%、0.16%、0.15%和0.12%;不同采集时间中,供试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为0.06~0.72%,其中7月多年生竹叶提取物中异荭草苷含量最高,达0.72%;3月、11月、5月、9月和6月依次逐渐降低,分别降至0.52%、0.42%、0.38%、0.36%和0.24%,1月含量最低,仅为0.06%;不同竹龄的竹叶提取物中,6、7两月多年生竹叶异荭草苷含量(0.24%和0.72%)分别高于相应一年生竹叶(0.06%和0.46%)。
  4竹叶源植物源制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的分析方法
  建立了竹叶源植物源制剂中抑菌成分异荭草苷和复配成分醚菌酯的HPLC分析方法。其中,异荭草苷的处理分析方法为:称取2 g制剂于25 mL容量瓶中,60%甲醇定容,超声波助溶,取1 mL过0.22μm滤膜待测。采用反相C18色谱柱(250×4.6 mm I.D.,5μm,日本YMC公司),以乙腈-水(含0.5%乙酸)(14:86, 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醚菌酯的处理分析方法为:称取0.02 g制剂于25 mL容量瓶中,60%甲醇定容,超声波助溶,取1 mL过0.22μm滤膜待测。采用反相C18色谱柱(250×4.6 mm I.D.,5μm,日本YMC公司),以乙腈-水(含0.5%乙酸)(80:2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4 nm。结果表明,异荭草苷在0.5~1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制剂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2.9~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0.10~0.85%;醚菌酯在0.05~2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制剂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5.2~98.3%,相对标准偏差为0.14~0.96%。以上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成功用于竹叶源植物源制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的测定。
  5竹叶提取物制剂稳定性评价
  通过HPLC检测10%竹叶提取物水乳剂和10.7%竹叶提取物·醚菌酯水乳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的含量变化,冷贮后10%竹叶提取物水乳剂中异荭草苷分解率为0.91%,10.7%竹叶提取物?醚菌酯复配水乳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分解率分别为1.03%和1.04%;热贮后10%竹叶提取物水乳剂中异荭草苷分解率为2.22%,10.7%竹叶提取物?醚菌酯复配水乳剂中异荭草苷和醚菌酯分解率分别为2.61%和2.46%。根据制剂稳定性评价标准,有效物质的分解率均在水乳剂热贮性能指标范围内,制剂稳定性良好。
  6竹叶提取物安全性初步评价
  对竹叶源植物源制剂的主成分毛竹叶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经皮、皮肤刺激和眼刺激毒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提取物的大鼠急性经口和经皮半致死剂量(LD50)均大于5000 mg/kg b.wt.,其95%置信区间均大于5000 mg/kg b.wt.,根据分级标准可知该竹叶提取物属于微毒物质。竹叶提取物对兔子的急性皮肤刺激积分指数为0,平均指数为0,无刺激性。竹叶提取物对兔子未冲洗时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11.0,平均指数为4.5(4 d后小于5),7 d恢复正常,属轻度至中度刺激性;4 s冲洗时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6.5,平均为1.5(48 h后小于5),72 h恢复正常,属轻度刺激性;30 s冲洗时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7.5,平均为3.0(48 h后小于5),72 h恢复正常,属轻度刺激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