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羟丙基磷酸酯双改性糯米淀粉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消化性研究
【6h】

羟丙基磷酸酯双改性糯米淀粉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消化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糯米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概况

1.2 改性淀粉研究现状

1.2.1 改性淀粉研究背景

1.2.2 改性淀粉及其应用

1.3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1.3.1 毒理学安全评价简介

1.3.2 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1.3.3 改性淀粉毒理学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1.4 淀粉的体外消化性研究概况

2.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动物

3.4.试验方法

3.4.1 糯米淀粉制备及其基本成分的测定

3.4.2 实验材料的制备

3.4.3 急性毒性实验

3.4.4 28天连续喂养实验

3.4.5 动物试验测定指标

3.4.6 改性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3.5 数据处理

4.结果与讨论

4.1 糯米淀粉的基本成分测定

4.2 改性淀粉取代度测定

4.3 急性毒性实验

4.3.1 临床观察

4.3.2 血液常规检查

4.3.3 血清生化学检查

4.3.4 组织病理学检查

4.3.5 半数致死量(LD50)

4.4 28天连续喂养实验

4.4.1 临床观察

4.4.2 血液常规检查

4.4.3 血清生化学检查

4.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4.4.5 每日容许摄入量

4.5 改性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4.5.1 水解曲线

4.5.2 血糖指数

5.主要结论

6.展望与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糯米富含支链淀粉,人们食用不易消化,严重影响着糯米主食食用及其种植加工的经济效益。本文为了拓展糯米深加工的应用途径,自制糯米淀粉,经过羟丙基、磷酸基团双改性之后,选择昆明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评价羟丙基磷酸酯双改性糯米淀粉的安全性,并对其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所提取的糯米淀粉经过测定:含9.97%的水分,脂肪为0.09%,蛋白质为0.47%,灰分为0.09%。直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8.58%。通过双改性后淀粉的羟丙基取代度为0.179,磷酸酯取代度为0.018,符合单一改性淀粉的取代度规定,也符合实验需要评价的双改性淀粉的取代度的要求。
  2.急性毒性实验中的所有实验小鼠均未死亡,临床观察正常,无不良反应,小鼠的体重稳步增加,主要脏器外观良好,无增生、水肿、萎缩等情况发生;血液学指标显示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形态和数量正常,免疫功能正常,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的结果和病理切片结果均表明一次高剂量摄入双改性淀粉不会对小鼠造成显著的肝、肾损伤作用,此双改性淀粉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0000m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
  3.亚急性毒性实验中的所有实验小鼠均未死亡,临床观察正常,无不良反应,小鼠的体重稳步增加,主要脏器外观良好,无增生、水肿、萎缩等情况发生;血液学指标显示各实验组小鼠红细胞形态和数量正常,免疫功能正常,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的结果和病理切片结果均表明:连续28天按照5000mg/kg体重的剂量摄入双改性淀粉不会对小鼠造成显著的肝、肾损伤作用,此双改性淀粉的每日容许摄入量为2723g(以70kg成人计)。
  4.模拟体外消化实验证明,经过双改性后的糯米淀粉相比原淀粉其消化速度有明显的下降;原淀粉中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23.6%和14.7%,双改性之后分别达到30.2%和39.4%,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明显上升。改性前的糯米淀粉水解指数和血糖指数为76.14%和81.51%,属于高GI食物,通过双改性后糯米淀粉水解指数和血糖指数分别为52.54%和68.55%,属于一种中GI食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