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
【6h】

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研究综述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难点点和创新

1.3.1 研究重难点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家风与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概述

2.1 家风的相关阐述

2.1.1 家风的概念

2.1.2 传统家风内涵的现代演变

2.1.3 家风的辩证认识

2.1.4 当代中国家风的功能

2.2 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概述

2.2.1 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

2.2.2 家庭道德教育的特点

2.2.3 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

2.3 家风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关系

2.3.1 家风是家庭道德教育成果的升华

2.3.2 家风引领着家庭道德教育发展方向

2.3.3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风的具体表现

2.3.4 家庭道德教育对家风具有巩固作用

2.3.5 家风与家庭道德教育随时代共同发展

3.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3.1 家风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优势

3.1.1 家风使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3.1.2 家风使家庭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

3.1.3 家风使家庭道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 家风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2.1 家风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

3.2.2 家风对家庭成员加强道德修养有导向作用

3.2.3 家风促进家庭凝聚力的提升

3.3 家风在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3.3.1 家风中某些封建传统难以克服自身局限性

3.3.2 家庭模式的变化限制了家风的传承

3.3.3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3.3.4 媒体对于家风家教的宣传弘扬不到位

4.运用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4.1 完善以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机制

4.2 充实以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4.2.1 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处理好传统家风批判和传承的关系

4.2.2 丰富和涵养好新时期家风的内容

4.3 改进以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可行方法

4.3.1 运用新媒体创新家风的弘扬方式

4.3.2 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4.3.3 创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促进的大德育体系

4.4 营造以家风促进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

4.4.1 传播家风道德正能量发挥公共传媒的正确导向

4.4.2 开展家风培育活动树立道德建设典范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家庭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功能,并通过家风与家教、家规、家训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新春团拜会上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家庭是“本”,家教为“术”,家风乃“魂”。在家庭场域中,家风表现为隐性的耳濡目染,而家教则表现为显性的耳提面命。家风是家教的升华并引领家教发展方向,家教则是家风的具体体现并起到巩固家风的作用。其中,在家庭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而家庭道德教育是人们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性教育,为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推进,多样价值观相互交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曾一度被淡化,家庭道德教育缺位和缺失,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用优秀的家风促进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道德水平,这是时代提出的现实问题。
  通过文献法,系统分析等综合方法对家风和家庭道德教育两者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进行基本地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家风与家庭道德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家风是家教的升华并引领家教发展方向,家教则是家风的具体体现并起到巩固家风的作用,以及家风与家庭道德教育随时代共同发展。进而以家风对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促进为基点,论述了家风在促进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家风使家庭道德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以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优势。但家风在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为家风中具有某些封落后的思想、家庭模式的变化限制了家风的传承、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以及媒体对于家风家教的宣传弘扬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必须从健全体制、丰富家风内容、创新家庭道德教育方法、优化整体外部环境等方面,着力推进当代家风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