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6h】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2 民办院校诚信教育概述

2.1 民办院校的基本情况

2.1.1 民办院校发展轨迹

2.1.2 民办院校的教育特点

2.1.3 民办院校学生特点

2.2 诚信教育的内涵

2.2.1 诚信

2.2.2 诚信教育

2.2.3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2.3 诚信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诚信观

2.3.2 中国传统诚信观

2.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2.4.1 诚信教育是民办院校焕发教育生命力的需要

2.4.2 诚信教育是民办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4.3 诚信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

2.5 本章小结

3 当前民办院校学生诚信现状、诚信教育问题及其成因

3.1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现状

3.1.1 学生诚信品德主流值得肯定

3.1.2 部分学生诚信认知存在偏差

3.1.3 部分学生诚信品德养成还不够

3.2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诚信教育主体责任不明

3.2.2 诚信教育内容“碎片化”严重

3.2.3 诚信教育形式单一、僵化

3.2.4 学生诚信评价标准模糊

3.3 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成因

3.3.1 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基本品质培养

3.3.2 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3.3.3 教育方式方法及评价研究较少

3.3.4 社会诚信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

3.4 本章小结

4 加强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4.1 明确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主体责任

4.1.1 纳入学校教育规划

4.1.2 加强校园文化和诚信教育实践

4.1.3 强化教师诚信教育意识

4.2 创设良好的教育内容和舆论环境

4.2.1 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4.2.2 创设良好诚信教育舆论环境

4.3 拓展教育方式方法

4.3.1 采用多样性的教育方式

4.3.2 全方位、全过程做好诚信宣传引导

4.3.3 注重运用网络载体

4.4 建立民办院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4.4.1 确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4.4.2 建立学生评价模型

4.4.3 建立健全诚信评价奖惩制度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诚信,作为互不欺诈的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在当今社会凸显其价值和重要性,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道德基础。民办院校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诚信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诚信”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来,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民办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因其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学习经历复杂化,学生学习态度各有不同致使这个群体的学生的诚信问题与普通公办院校学生诚信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针对民办院校本身特点和民办院校学生特点来探讨有利于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立足民办教育实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当前民办院校学生诚信品行的若干表现,并对民办院校诚信教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就当前诚信教育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育主体责任不明,教育内容“碎片化”严重,教育形式单一、僵化,学生诚信评价模糊这四方面的问题,其原因即有社会方面的,也有学校的培养环节方面的。由此,提出加强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四方面的措施,即进一步明确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主体责任,创设良好教育内容和舆论环境,拓展教育方式方法,建立民办院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举措,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民办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开创一个新局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