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
【6h】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相关问题的阐述

2.1 价值观的涵义

2.2 价值观的类型

2.3 价值观的特征

2.4 价值观教育的涵义

2.5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3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

3.1.1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

3.1.2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3.1.3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3.2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理想信念,呈现实用主义倾向

3.2.2 缺乏集体观念,呈现个人主义倾向

3.2.3 缺乏奋斗精神,呈现享乐主义倾向

3.2.4 缺乏奉献精神,呈现物质主义倾向

3.3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3.3.2 社会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3.3 大众传媒的监管缺失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3.3.4 自身弱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4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

4.2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2.1 价值观教育观念陈旧、内容空洞,没能做到与时俱进

4.2.2 价值观教育侧重理论灌输,忽视社会实践环节

4.2.3 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缺少实效性

4.2.4 缺乏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难以保障价值观教育效果

4.2.5 教育队伍缺乏培养机制,影响教育队伍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4.2.6 家庭教育偏差,导致价值观教育的弱化

4.2.7 自我教育认识不足,缺乏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

5 完善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5.1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5.1.1 明确目标,坚持目的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5.1.2 以人为本,坚持个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5.1.3 遵循法制化,坚持时代性和继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5.2 优化环境,营造良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氛围

5.2.1 创造良好的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5.2.2 净化良好的价值观教育的校园环境

5.2.3 优化良好的价值观教育的家庭环境

5.3 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5.3.1 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5.3.2 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优秀文化,内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5.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5.4 探析和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5.4.1 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5.4.2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法的创新

5.5 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5.5.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5.2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拓价值观教育途径

5.5.3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知行统一

5.5.4 加强班团组织建设,推进价值观教育目标实现

5.5.5 挖掘培养优秀典型,引导价值观教育

5.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7 健全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保证和前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祖国未来发展事业后继有人而提出的现实要求。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始终是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准确把握和看待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特征,直面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客观影响因素和主观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在本文中,通过阐释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内涵意义,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历程,研究了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其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从而为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努力寻找教育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使研究更加系统化,研究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单就具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而言,采用了社会实践教育法、情感教育法、分阶段教育法、逻辑推理判断法等多种教育方法来拓展价值观教育。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绪论部分。对大学生价值观及教育内容、背景和目的进行了说明阐述;二是系统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内涵意义等;三是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外在因素和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特征,并得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主体意识增强,富有竞争和创新意识,但同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知行不统一、过分体现自我、注重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等等;四是分析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成因,找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五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部分,对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来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著录项

  • 作者

    王炜;

  •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艳;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影响因子,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