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6h】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波伏娃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2.1 女权主义

2.2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各主要流派

2.2.1 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2.2.2 女权主义运动各主要流派

2.3 波伏娃及其《第二性》

2.3.1 波伏娃

2.3.2 《第二性》

2.4 波伏娃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2.4.1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2.4.2 萨特的存在主义

3 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理论

3.1 女性应该与男性一样是平等和自由的

3.1.1 生理特点为女性成为“他者”提供了可能性

3.1.2 父权制使女人成为“他者”

3.2 摆脱“女性气质”的束缚

3.2.1 女性气质

3.2.2 “女性气质”的形成

3.2.3 对“女性气质”的扬弃

3.3 独立——女性的出路

3.3.1 经济上的独立

3.3.2 文化上的独立

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下看波伏娃女权主义理论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4.1 波伏娃女权主义理论的合理性

4.1.1 她认为是父权制度造就了女人

4.1.2 她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研究妇女的地位

4.1.3 她认为只有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才能使女人获得自由和解放

4.2 波伏娃女权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4.2.1 她否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适合于性别关系

4.2.2 她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才是女性成为“第二性”的真正根源

5 波伏娃女权理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5.1 理论意义

5.1.1 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妇女解放理论的研究视阈

5.1.2 对中国女权主义研究的启迪作用

5.2 现实意义

5.2.1 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5.2.2 女性必须争取经济独立进而取得平等地位

5.2.3 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男女平等问题的启迪作用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世界女权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无论是在她所生活的年代,还是对当今的女权主义运动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即使在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们的妇女解放事业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进行研究,以丰富我国的女权主义理论。  本文对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以她的那部被誉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经典著作《第二性》为例。因为可以说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从古代神话、生物学、心理学、风俗文化、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内容,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真实处境、地位和权利,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于是她得出了结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她认为是社会造就了女人,同时是父权社会造就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女人。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来说,妇女的社会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世界各地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妇女在接受教育、就业,以至于在家庭中仍然饱受歧视,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待遇,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笔者希望通过对波伏娃的女权主义思想的研究,使我国当前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从此中获得启迪,进而逐渐推进我国女权事业的发展,并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中的男女平等问题有所裨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