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理统计学的乌孙墓葬研究
【6h】

基于数理统计学的乌孙墓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地理与时空框架的厘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 墓葬分区及相关文化因素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墓葬分区

第二节 相关墓葬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墓葬的类型划分

第一节 特克斯河上游流域

第二节 特克斯河中下游流域

第三节 巩乃斯河流域

第四节 喀什河流域

第五节 伊犁河谷地区

第六节 周边地区墓葬的类型学分析

第四章 墓葬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第五章 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一节 乌孙国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二节 乌孙国的经济形态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乌孙是中亚历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古老民族,据文献记载,西迁伊犁河流域后的乌孙所建立的乌孙国曾是当时西域的第一大国,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区域。同时,乌孙国也与当时的中原王朝联系密切,相互间不仅互通商贸,而且还有政治联姻和军事同盟,在瓦解匈奴势力以及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乌孙国相关遗迹进行科学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不仅是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亚文明变迁、中原文明与西域交流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因此,本文以乌孙国时期的各种墓葬为研究对象,尝试着对这些墓葬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一定程度的揭露。本文根据伊犁河上游地区的地理空间情况,并结合墓葬的分布情况,把该地区分为五个区域,即Ⅰ区特克斯河上游流域、Ⅱ区特克斯河中下游流域、Ⅲ区巩乃斯河流域、Ⅳ区喀什河流域、Ⅴ区伊犁河谷地区,以及加上少数周边地区墓葬。根据这些分区,本文对相关墓葬进行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尝试着从这些量化的文化因素当中寻找文化间的异同与演变轨迹,并试着做一些分期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初步揭露乌孙国早期的墓葬以土著墓葬为主,墓葬文化中带有较为浓厚的土著文化因素,土著文化因素主要有封堆多石堆石圈,常见陶器与铜刀(或铁刀)及羊骨的伴生共存组合关系,偏室墓比例较大等。代表上层阶级的大型墓葬较少。乌孙国中期的墓葬开始体现融合因素,土著文化因素逐渐减少,随葬品组合中的铜刀被铁刀替代,大型墓葬增多,且出现较多的合葬现象。乌孙国晚期阶段,传统的土著文化因素趋于消失,无明显随葬品组合关系,大型墓葬多带二层台且多为合葬,中小型墓葬当中也出现了较多的合葬情况。这些现象基本揭露了乌孙国时期墓葬的演化轨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