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6h】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表

背景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仪器、物品

4 术前准备

5 手术消融方案

6 射频消融(RFA)术后注意事项

7 疗效评估

8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L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世界高发区。转移性肝癌大约57%是来源于消化系统原发的恶性肿瘤。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和体征,发病多较隐匿,因此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或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达到根治的患者比率仅为20%~30%。常规手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后,5年的存活率大约20%~50%,而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明显升高,为60%~70%。目前临床首选且最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仍是肝切除术,若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差。肝癌细胞呈低分化,高度恶性,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且效果不佳,因此各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更多使用以局部为主的综合治疗。近些年来,局部微创性治疗肝癌的方法相继在临床开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微波、冷冻、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而射频消融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比较成熟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当前世界上公认的杀伤肿瘤较多、损伤机体较轻的微创治疗方法。RFA的原理是在彩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肿瘤,金属射频针尖会发出高频的射频波,造成组织细胞离子震荡摩擦并产热,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射频金属针尖部位的温度可达到70-120℃,高温可以导致癌细胞变性、溶解、凝固性坏死甚至炭化,还能使肿瘤血管内血液凝固,坏死的组织类似于一个保护环,不仅可以阻断恶性肿瘤的供血,而且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细胞随血液远处转移。肝癌血流主要以肝动脉、门静脉为主,而动脉血占90%,含氧量高,因此肿瘤组织生长快,肿瘤内部血窦多还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其与正常血管相比缺乏生理反射,导致肿瘤组织受热后稳定性差,病灶内温度升高后血流缓慢继发血栓形成,肿瘤内血管不通畅血流减少,因此在射频治疗后肿瘤发生缺血坏死。  RFA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以其独特优势,RFA对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和控制肿瘤进展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可手术切除还是不可手术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均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近20多年来快速的发展,RFA已经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发挥着广阔的作用,与常规手术切除、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称为三大高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常规外科手术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术中实时观察,无放射性、仪器少费用低等优点。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行RFA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至少3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指标分为完全消融率、残留率、复发率和进展率,并探讨肝恶性肿瘤 RFA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乙肝、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行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对影响RFA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赋值,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应用Sequoia512、GE Voluson730超声和迈瑞公司mindray DC-8超声仪作为引导系统对术中病灶进行定位,并对消融进行监测。射频消融系统采用:RITA射频消融系统,VIVI射频消融系统,Cool-Tip冷循环射频仪。  常规术前准备,麻醉前详细超声检查或对比阅读 CECT/CEMR片,明确肝脏病灶情况,综合病灶位置、大小,选择合适射频针,制定科学的布针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参照射频消融仪器的说明,分别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较大直径的肝癌,在靠近原消融点旁多次进针重复治疗,消融的作用范围超过癌灶边缘0.5cm以上,一针多点重叠的消融方式,尽可能的保证了有效消融范围并减少漏空现象的发生。消融治疗完成后,彩超提示癌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行针道消融后,取出射频针,尽可能的防止术后针道出血和肿瘤沿针道转移。术后4小时内不能进食水、监测血压、心率8小时以上,卧床休息12小时以上,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结果:  360例患者行肝RFA治疗的次数总共为392次,消融病灶数为412个,病灶直径为(2.51±1.10)cm。术后3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6.11%(310/360),复发率为17.22%(62/360),进展率为27.22%(98/360)。肿瘤残留率受肿瘤位置(位于大血管旁)、病灶大小(≥3cm)和病灶数目(≥3个)的影响(χ2=4.431,10.889,8.000;p均<0.05)。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受病灶数目影响,当病灶数目≥3个时,可导致肿瘤的复发率明显升高(χ2=29.032,22.092,p<0.05)。  结论:  射频消融术(RFA)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高效的方法。小肝癌采用射频治疗临床疗效好,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低、创伤小、预后好。RFA术对控制肝脏恶性肿瘤局部进展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受位于大血管旁、病灶的大小和数目的影响,肿瘤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受病灶数目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