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
【6h】

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近几年,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以QQ、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但社交媒体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例如语言暴力。且社交媒体语言暴力在很多事件中频繁出现,不仅对当事人造成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还污染了社交环境,如“地域黑、键盘侠、道德绑架”等。  本文以社交媒体语言暴力为研究对象,以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三个社交媒体为研究平台,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来对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生成与扩散问题进行研究。在具体样本选取中,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三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评论性语言暴力进行了案例搜集、分类与整理。案例搜集周期为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案例事件包括了,地域黑事件、娱乐事件、教育事件、医患事件、伦理道德事件等热点事件;涉及语言暴力形式为文字语言暴力、图片语言暴力、表情符号语言暴力三类。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社交媒体语言暴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对当今社交媒体语言暴力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社交媒体评论中的语言暴力的类别与表现划分时发现:社交媒体评论中的语言暴力可按语言暴力形式划分、按事件指向关系划分、按用户性别划分以及明示性语言暴力跟帖与暗示性语言暴力跟帖等;再次,本文的实验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虚拟社交与个人心理方面。在虚拟社交中,个人恩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情感倾向对个人语言评论的影响和利己主义对个人语言评论的影响。在社交媒体中,与个人关联性强的信息易形成语言暴力。二是虚拟社交与社会矛盾方面。在虚拟社交中,社会矛盾主要来源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前者引发人们的语言性冲突,后者激发人们的语言暴力。三是虚拟社交与伦理道德方面。在社交媒体中,大部分网民是以“自以为好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交中,其中“道德”背后与网民的从众心理、社交媒体自身的匿名性以及网民现实生活压力在虚拟世界的释放有着密切的联系。四是虚拟社交与性别“认同”方面。在社交媒体中,虚拟环境不但深化了性别“认同”,而且在语言暴力认同方面女性强于男性。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来论述社交媒体评论中语言暴力的扩散问题,包括媒体参与式扩散、明星的“推波助澜”及用户的盲目性扩散等。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媒体方面,应提高媒介运营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且媒体应重视对舆论的引导作用。二是明星方面,在实施“独特”话语权时,明星不仅要提高对社交媒体各种信息的把关能力,还要兼顾自己的影响力。三是普通网民用户方面,应倡导网民使用文明语言,加强普通网民的虚拟社交法规教育。

著录项

  • 作者

    徐伟;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志杰;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交媒体,语言暴力,评论跟帖,传播扩散;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2:0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