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研究
【6h】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方金融监管权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地方金融监管权概述

2.1 地方金融监管权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监管权的概念

2.1.2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概念

2.2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理论与原则

2.2.1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理论依据

2.2.2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原则

2.3 合理配置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必要性

2.3.1 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

2.3.2 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

2.3.3 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诉求

第三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历史沿革与困境

3.1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历史沿革

3.1.1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空白阶段(1949年-1978年)

3.1.2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探索阶段(1979年-1992年)

3.1.3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削减阶段(1993年-2003年)

3.1.4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规范阶段(2004年-2016年)

3.1.5 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

3.1.6 历史沿革总结

3.2 地方金融监管权法治化配置面临的困境

3.2.1 权力配置来源存在合法性缺陷

3.2.2 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责边界模糊

3.2.3 地方金融监管职能过于分散

3.2.4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展”与“监管”职能合一的两难

3.2.5 地方金融创新的包容性监管缺失

3.2.6 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第四章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比较研究

4.1 金融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

4.1.1 美国——双元多头监管模式

4.1.2 英国——双峰型金融监管模式

4.1.3 日本——集中单一金融监管模式

4.1.4 域外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启示

4.2 国内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研究——以《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为例

4.2.1 立法内容过于“强监管”而忽视“促发展”

4.2.2 关于地方金融组织的界定问题

4.2.3 关于风险处置规定不够详细

4.2.4 缺乏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

4.2.5 关于条例中的监管体制

第五章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优化路径

5.1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法律制度

5.1.1 补足地方金融监管法律授权的短板

5.1.2 厘清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边界

5.1.3 基于地方实际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立法

5.2 统一地方金融监管主体

5.3 实现地方“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职能平衡

5.4 以“监管科技”填补地方金融创新监管缺失

5.4.1 加快发展“监管科技”应对新兴金融风险防控

5.4.2 引入推广监管沙盒机制弥补地方包容性金融监管缺失

5.5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5.6 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尹建兵;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经济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金龙;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23D9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