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研究——以新中国“十七年史学”为中心
【6h】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研究——以新中国“十七年史学”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关于“十七年史学”的研究状况

1.2.2 关于“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的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二章“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溯源

2.1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探索

2.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历史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知识分子对历史文化发展的探索

2.2.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形成

第三章“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3.1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的兴起

3.1.1 文艺领域“批判继承”的兴起

3.1.2 哲学界开展关于冯友兰“抽象继承法”的批判与反思

3.1.3 马克思主义史学指导思想在史学界的确立

3.2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的高潮

3.2.1 “厚今薄古”与“厚古薄今”问题的展开

3.2.2 学术界关于“历史遗产批判继承”专栏讨论的展开

3.2.3 高校和地方史学会学术争鸣的展开

第四章“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中的相关论争

4.1 关于孔子及其思想的论争

4.1.1 关于孔子政治立场的论争

4.1.2 关于孔子“仁”的思想的论争

4.2 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反封建斗争的觉悟性”的论争

4.3 关于司马迁政治思想的论争

4.4 关于思想道德批判继承的论争

第五章“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之反思与启示

5.1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之反思

5.1.1 关于史学“批判”与史学“继承”的反思

5.1.2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反思

5.1.3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之局限

5.2 “历史遗产批判继承”思潮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孙青海;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倩如;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20K0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