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糯米坡”:网络空间中的山歌文化研究
【6h】

虚拟“糯米坡”:网络空间中的山歌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一)对“山歌”一词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山歌的研究现状

(三)贵州山歌文化

(一)山歌

(二)“糯米坡”与虚拟“糯米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现实生活中的“糯米坡”

一、地域生态:“糯米坡”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二、历史渊源:“糯米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糯米坡”的歌唱现场

一、现场的歌者与听众

二、山歌对唱的组织与形式

三、歌唱的不同阶段

第三节 “糯米坡”的现实价值

一、“糯米坡”的空间价值

二、促进人群互动的“糯米坡”

三、在“糯米坡”中唱山歌的现实需要

第四节 “糯米坡”面临的困境

一、“糯米坡”参与成员结构的改变

二、旧“糯米坡”的缩小与新“糯米坡”的产生

三、自发性的转移与保留

第二章 虚拟“糯米坡”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成因探索

一、生计方式的转变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山歌爱好者的推动

第二节 虚拟“糯米坡”的基本情况描述

一、QQ群为主的虚拟“糯米坡”

二、微信群为主的虚拟“糯米坡”

第三章 虚拟“糯米坡”中山歌对唱的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山歌的演唱形式

一、一对一为主的演唱形式

二、由群主或管理员引导的对唱形式

三、以音频为主的对唱形式

第二节 山歌演唱的内容

一、起头歌

二、试探歌

三、赞美歌

四、相恋歌

五、分别歌

六、久别相思歌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的歌者与听众

第一节 虚拟“糯米坡”中的主体

第二节 虚拟“糯米坡”中的主体互动

一、互动符号:语音、表情包、红包

二、互动信息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歌者对虚拟“糯米坡”的管理

第五章 生存于网络空间中的山歌文化特性

第一节 歌唱时空的自由性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匿名性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多终端互动性

第四节 互动信息存储的长久性

第六章 山歌文化对网络空间的主动适应

第一节 外部引力:社会语境的变迁

第二节 内部动力:山歌文化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秀;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民族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茂莉;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S2S6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