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沟视域淘宝商家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6h】

信息沟视域淘宝商家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1.3 研究方法

1.1.4研究思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1.3.1信息沟假说

1.3.2信息不对称理论

1.3.2 整体互动传播模式

1.3.2信用评价机制定义

1.3.3淘宝平台及淘宝商家概念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买卖双方信息沟现象及信用评价机制概述

2.1 买卖双方的信息沟现象

2.1.1 信息沟理论

2.1.2 信息沟的外在表现

2.1.3 信息沟的内在特征

2.2 淘宝商家信用评价机制概述

2.2.1 淘宝平台信用评价机制的构成要素

2.2.2信用评价指标

第三章 买卖双方信息沟成因分析

3.1商家信用评价机制的漏洞与不足

3.1.1淘宝规则漏洞

3.1.2平台的功能设计不足

3.1.3平台对商家店铺运营的管理失当

3.2 商家违规趋利,刻意扩大信息沟

3.2.1 商家对灰色产业的“追捧”

3.2.2 商家对法律和规则缺乏敬畏

3.2.3 商家诚信意识淡薄,执着于短期利益

3.3 消费者主动消弭信息沟意识不强

3.3.1 消费者责任意识薄弱

3.3.2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3.3.3 消费者对信用评价机制缺乏了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用评价机制引发的信息沟问题

4.1来源分析——传播的信息从哪来?

4.1.1店铺基础信息

4.1.2宝贝描述

4.1.3宝贝评价

4.1.4卖家服务与物流服务

4.2符号分析——以什么形式传播?

4.2.1以文字符号为基础传播形式

4.2.1以图片、视频符号为吸引点的传播形式

4.2.2实时直播

4.3谋略和技巧分析——怎样传播推广?

4.4参与分析——谁还参与了信息互动?

4.5接受和反馈分析——消费者的信息获知如何?

4.5.1商品信息的获知渠道

4.5.2对商家信用评价呈现的信任度

4.5.3消费者对虚假、不实信息的分辨

4.5.4消费者对卖家服务与物流服务信息的反馈

4.5.5消费者关于平台评价设置的反馈

第五章 信息经济学视角淘宝买卖双方信息沟危害分析

5.1信息沟导致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1.1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

5.1.2商品价格信息不对称

5.1.3商家信用信息不对称

5.1.4基于商家机会主义行为的道德风险

5.2 买卖双方信息沟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 优化商家信用评价机制缩小信息沟

6.1 实现信用评价精准化——科学优化规则体系

6.2 推进机制效用最大化——严格督管商家与消费者

6.3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与互动——巩固强化板块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依珺;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传媒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瑞群;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H31G7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