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麓台书院考述
【6h】

麓台书院考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明代以前——麓台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一节浮烟山与麓台

一、浮烟山及其名称演变

二、麓台及其文献记载

第二节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汉丞相公孙弘与麓台

二、燕太子慕容超与麓台

三、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明代——麓台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刘应节与麓台书院

一、刘应节生平

二、麓台书院的创建

三、刘应节的讲学活动

第三节高桂与麓台书院的发展

一、高桂生平

二、高桂与麓台书院

第三章清代——麓台书院的兴盛与衰亡

第一节清代麓台书院发展与兴盛

一、概述

二、刘以贵

第二节闫循观与西涧草堂

一、闫循观生平

二、西涧草堂

三、阎循观的讲学活动

第三节韩梦周与程符精舍

一、韩梦周生平

二、程符精舍

三、韩梦周的讲学活动

第四节从兴盛到衰亡

一、高守训等

二、麓台书院的衰亡

第四章麓台书院的管理与教学

第一节麓台书院的管理

一、办学经费

二、学规

第二节麓台书院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二、山长聘任

三、教学方式

第五章麓台书院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第一节麓台书院的历史贡献

一、科举人才大幅增加

二、文化著作空前繁荣

第二节麓台书院的影响

一、右文重教成为风尚

二、书院影响远播四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学和学术研究场所,始于唐,历经宋元明,清代最为繁荣,至二十世纪初方被现代学校所代替,存在的历史达千年之久。书院制度始终与官学平行发展,相对独立,它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私学的传统,也吸取了宗教和官学的教育经验,实行择师选生,自由讲学,提倡读书与修养并重,教学与研究结合,重视师承学派传统。众多书院分布于全国各地,并且建立学舍、学田、学规等基本设施和管理制度,并开展学术交流、图书出版等文化活动,成为培养人才、发展学派的重要基地和地方文化的活动中心。 潍坊历史上书院教育比较发达。明万历年间,刑部尚书刘应节辞官归乡后,以兴学和育人为己任,在浮烟山东麓创建了潍县历史上第一座书院——麓台书院。麓台书院及清乾隆年间在其旧址附近先后重建的西涧草堂、程符精舍,作为潍县文化教育的中心,对促进潍县其他书院的建立和发展、繁荣潍县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分明代以前一麓台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明代——麓台书院的建立与发展、清代——麓台书院的兴盛与衰亡三个阶段,厘清了麓台书院的历史沿革;从经费来源、山长聘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麓台书院的教育制度和特点进行了考证;就麓台书院的历史贡献和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并作出以下四点评价:一是科举人才大幅增加;二是文化著作空前繁荣;三是右文重教成为风尚;四是书院影响远播四方。 书院教育多元化办学的历史经验,讲会传统,自由的学术探讨精神以及教书育人以存养为根本、省察为修治、穷理为门户,注意“以师劳为率”、重“循循善诱”、让学生“深造自得”、“令听者欢喜”,而达到“其化之速”的效果等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今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