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6h】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籍文献记述及认识

第一节 眼睑下垂

第二节 四肢无力、肌肉萎缩

第三节 吞咽困难

第四节 呼吸困难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重症肌无力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整理

第一节 人类认识重症肌无力疾病历史

第二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病名病位的认识

第三节 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因病机特点认识

第四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证候特点认识

第五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辨证特点认识

第六节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方药治疗认识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汇编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建立

第二节 名老中医名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学术经验整理

第三节 博士硕士论文资料汇编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创新点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重症肌无力是现代医学病症,其治疗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中医认识重症肌无力辨证思维方法,通过较为全面地搜集整理历代名医有关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临床表现的中医文献,侧重从其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名医学术经验等方面,给以系统整理、归纳、分析,探讨其学术演变和递嬗关系,这一基础性研究期待能为当代重症肌无力中医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提供准确的文献资料与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传统文献研究,重视原创一手资料的发掘、收集、分类、整理、汇编、评述以及学术观点凝练。强调阅读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籍原著,核准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出处。  古籍原著资料截取,充分利用汇辑近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古籍,论文还通过查阅重症肌无力专著及医家经验集,对近现代著名医家对重症肌无力诊治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理。  现代文献整理研究,主要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等方式,检索建国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载的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重要中医学术论文748篇;有关重症肌无力的专门中医论著5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博士学位论文12篇;硕士学位论文22篇;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科学研究报告4份;重症肌无力中医论文汇编等内部资料3本等。上述资料,取有代表性且重要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  结果:  本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为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古代文献研究,着重探讨重症肌无力相类似证侯病证学术源流探讨;第二章为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现代文献研究;第三章为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查询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汇编。  第一章,该章研读描述有关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的古籍书籍及医案78本,其中收集到有关诊治该病条文共320条。通过对古代古籍文献考察发现,重症肌无力涉及到中医病名及症状的诸多方面,具体可将古医籍资料归属为“眼睑下垂”、“痿证与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与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四方面的症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研究。通过对上述症候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一)《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已经为后世从不同角度认识“眼睑下垂”、“痿证”、“吞咽困难”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临床实践是检验理论学说合理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对“眼睑下垂”、“痿证与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与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病因病机及证治的分析,可知,“脾虚气陷”均可为上述症候的共同病机,且该学说虽成说最晚,但因为其阐述病因病机透彻、准确,更重要的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治法方药得到了临床实践的充分检验,而被各代医家充分讨论和阐发,并绵延至今。(三)通过研读古医籍书对诊治上述四个症候的文献梳理,认为上述症候的发生以慢性虚证为多见,临证补虚药使用最多,且部分药物剂量重用。(四)通过对详细阐述张锡纯对“大气下陷”之病名、病因病机、证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西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中医认识,明确其机制及用药。  及至现代,中医诊治眼睑下垂、痿证四肢无力或萎缩、吞咽困难饮食不下、大气下陷呼吸困难等,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学术理论基础;而上述临床证候是现代疾病重症肌无力主要特征,因此中医宝贵的古籍文献是我们今天认识疾病、分析证候、制定诊疗方案及实施用药的辨思源泉与理论基础。该论文通过“一病多候”的研究方法,对与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名及症候进行“理、法、方、药”诸多方面的研究,此为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之一。  第二章,现代文献调查研究凝练,对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有了相对完善且系统的认识。首先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对于其病名的阐述认为结合其临床治疗时间长,难度大,甚至危重等特点,用虚损病症名称才能说明该病本质,故中医病名为“虚损”,且根据主要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睑废”、“吞咽困难”、“痿证”、“大气下陷”病名。其主要中医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脏腑、经络功能不足及精血亏虚等,在此基础上,而复随情妄用形体,房劳过度,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宜,或起居失调,或外感六淫,或手术外伤,或多产、崩漏、产后体虚,或吐泻过度,或疾病失治,或病后失养等引起脏腑经脉虚损所致,其中脾肾虚损尤为重要。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基本大法可概括为培补脾肾,益气升举之法。辨证论治主要归纳为六型:脾胃虚弱证治以补中益气升举法主之,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脾肾气阴两虚证治以培补脾肾益气养阴,予补中益气汤合左归丸加减化裁;脾肾阳虚证治以益气温阳,予右归丸合理中汤加升举药加减;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亏证治以益气补血,升提阳气予十全大补汤;大气下陷证治法:病情危重,应中西医结合紧急抢救。中药以升阳举陷,扶正纳气为主,主方升陷汤加减或参附汤。(鼻饲胃管给药)辅助用药:中成药可选苏合香丸等以豁痰开窍醒神。其他兼证给予对症加减用药。  第三章,将笔者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重症肌无力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信息采集表》通过计算机处理设计为“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资料查询系统”。该查询系统纳入了重症肌无力病人基本资料,诊断、并发症、合并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五脏相关性,中药治疗,西医治疗等。研究者可通过上述资料的录入导出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发现并凝练相关成果,进一步探讨将重症肌无力临床病案查询系统研发成为重症肌无力中医症候诊断模型。通过对详细梳理现代诊治重症肌无力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凝练各医家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研究进行论证分析,比较其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对现代医家诊治重症肌无力百家争鸣的现状给予客观评价,认为以邓铁涛教授牵头的“脾胃虚损,五脏相关”为现代诊治该病的主流,且张静生、李庚和、曹洪欣教授均延续该基础对该病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而从肝、奇经论治亦有其独特疗效。通过对34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一方面了解目前中医证治重症肌无力最为前沿的研究项目,探讨研究其意义。另一方面,对其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减少该病复发,减轻西药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且明显提高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成功率等独特优势;实验研究发现中医干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及诊治重症肌无力后,对其免疫机制有正向调节作用;方法论研究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结果示证明重症肌无力传变与中医五脏传变具有一致性,且通过研制重症肌无力生存质量量表,进一步用于评价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该部分将理论研究与实际临床相结合的探讨模式,为本论文创新点之二。  结论:  文献研究是中医认识重症肌无力等现代医学病症重要方法。论文通过对重症肌无力的古代及现代文献从纵向、横向两方面的研究,展现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与辨思。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相关证候的理法方药,包含了从《黄帝内经》到明清二千多年的时间长河里历代医家经验,也包含了现代百年来医家学者的经验,非常珍重与宝贵。论文曾在掌握资料的时间跨度、检索文献标目细度上努力,凝练相关学术观点,力图给现代学界关于重症肌无力的概念、学术源流、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辨证论治、方要研究等方面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且通过建立“重症肌无力病例系统”将理论与实际临床紧密结合,指导临床实践。

著录项

  • 作者

    董秀娟;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医史文献研究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小斌;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治,文献整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