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雅书院的历史变迁及建筑艺术研究
【6h】

广雅书院的历史变迁及建筑艺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现状

1.1.2 中国书院发展概况

1.1.3 广雅书院发展概况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访谈法

1.4.5 归纳总结法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书院

2.1 书院的定义

2.2 书院的起源及发展

2.3 书院的建筑特征

2.4 广州清代的书院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雅书院的发展概况

3.1 广雅书院的创建背景

3.2 广雅书院的历史变迁

3.2.1 晚清时期(1901-1912)

3.2.2 民国时期(1912-1949)

3.2.3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3.2.4 改革开放后(1978-现在)

3.3 广雅书院的历史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雅书院的建筑艺术特色

4.1 广雅书院的建筑选址

4.2 广雅书院的空间布局

4.2.1 “脸谱”平面规划

4.2.2 中轴对称

4.2.3 水系利用

4.2.4 园林小品

4.3 广雅书院满足基本功能的建筑形式

4.3.1 无邪堂——讲学

4.3.2 冠冕楼——藏书刻书

4.3.3 濂溪祠——祭祀

4.3.4 东西斋舍、莲韬馆——住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雅的保护建议

5.1 广雅书院的现状

5.2 广雅书院的保护、修缮和利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广雅书院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张之洞在广州西村创建,面向广东、广西两省招生,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产物,是晚清时期岭南地区的最高学府,广东的学术文化中心一度由端溪书院、学海堂及菊坡精舍而移入广雅书院,为两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雅书院建筑布局总体上延续了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形式,集讲学、藏书、祭祀先贤三大功能于一体,将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形成层层序列,注重山、水、园林文化的传承。广雅书院位于岭南文化盛行的核心地带,身处社会制度转型的关键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促使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引领中国近代教育向前发展。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广雅始终坚持办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书院,过渡到近代学堂,再发展为现代国际化学校,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对广雅书院历史变迁及建筑艺术进行探索,研究书院的人文精神与建筑空间营造,是对中国传统书院文化和建筑思想的传承,也是对岭南建筑文化的丰富与积累,还可对现代校园建设规划、园林景观布局设计提供经验与借鉴,颇具研究意义,有待我们深入发掘和有效保护。本课题结合现实资料与相关文献,对广雅书院的历史变迁及建筑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课题研究:第一部分,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意义,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中国传统书院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从书院的形成过程、历史发展、功能特色以及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对广州清代的书院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论述。第三部分,从广雅书院的创建背景、历史变迁、历史意义入手,了解广雅书院创建及历史发展的概况,分析广雅书院的研究意义。第四部分,从广雅书院的建筑选址、空间布局、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建筑形式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广雅书院的建筑艺术形式,分析广雅书院与传统书院的共性和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第五部分,分析广雅书院的使用现状,对广雅的保护、修缮、利用提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建议。第六部分,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