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赵汸思想研究
【6h】

赵汸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赵汸的生平、著述及其影响

第一节赵汸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赵汸的生平及求学经历

第三节赵汸的著述及其影响

第二章赵汸“求实理”的治经思想

第一节“求实理”思想提出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求实理”思想的提出

第三节树立以“求实理”思想为指导的新学风

第三章赵汸的“和会朱、陆”思想

第一节 “朱、陆异同”问题溯源

第二节赵汸“和会朱、陆”的观点

第四章对《春秋》学说的研究

第一节先贤对《春秋》的研究

第二节赵汸《春秋》学说思想探源

第三节 赵汸的《春秋》学思想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元末明初理学家赵汸是新安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朱子六传弟子赵汸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传播朱子理学思想,为朱子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理学。赵汸曾从教于阆山书院,又自建东山书院,讲学其中。为徽州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理学人才,为新安理学的兴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根据赵汸的著述《春秋师说》、《左传补注》、《春秋属辞》、《春秋集传》以及《东山存稿》七卷,并结合《明史》、《新安学系录》、《新安文献志》等著作中所记载的有关赵汸的史实和文献,以及其他学者对赵汸个人和学术思想的评价等等,力图展现赵汸的理学思想以及“和会朱、陆”思想。本研究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赵汸生活的时代背景,包括元末明初,政治黑暗,政权更迭的历史背景以及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学术背景;还介绍了赵汸的生平,包括对他的早年游学的经历、著述、以及其弟子的探讨。赵汸作为朱子后学为朱子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理学,为徽州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理学人才,为新安理学的兴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列为“休宁理学九贤”之一。
  第二部分:重点考察了赵汸针对元代理学学术发展的弊端,进而提出了求“真知”、求“实理”的新的治经主张,表达了赵汸力图摆脱盲目迷信朱子学的束缚、争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求理学真谛的愿望。在赵汸提出求“实理”治经主张并积极实践的同时,同时代另两位新安理学大家郑玉和朱升,也分别提出了求“本领”、求“真知”的观点。这对新安学派学术的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当时乃至清初新安学术的发展。
  第三部分:介绍了赵汸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看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的创始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在为学上,陆九渊提倡“尊德行”,自称“简易功夫”,讥讽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为“支离”,和朱熹曾经在鹅湖之会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朱、陆异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赵汸认为朱、陆的思想是“合并于暮岁”,并主张“和会朱、陆”,这可以说是他学术思想中的一大亮点。赵汸“和会朱、陆”的主张,在其《对问江右六君子策》中有所体现。他所提出的朱、陆“始异而终同”或者说“合并于暮岁”的看法,成为元末明初“和会朱、陆”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介绍赵汸对《春秋》的探讨。结合前人对《春秋》的研究以及赵汸本人的研究成果,这部分首先介绍他研究《春秋》的原因,以及归纳总结出研究《春秋》“笔削之旨”的根本方法就是“属辞比事”法。赵汸在继承其师黄泽思想的基础上,还指出了具体研究《春秋》的途径,即是“先考鲁史之法,再求圣人之法”,体现了赵汸对《春秋》研究的独特个性和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