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FI-CE在测定草药活性组分中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6h】

FI-CE在测定草药活性组分中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综述

1.1流动注射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的必要性

1.2 FI-CE的基本装置和工作原理

1.3 FI-CE体系的相关参数

1.4 FI-CE体系的缺点

1.5改善体系灵敏度的方法

1.6 FI-CE中的富集方法及应用

1.7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分离和测定中药制剂中活性蒽醌类化合物的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研究

2.1前言

2.2实验方法

2.2.1试剂

2.2.2仪器

2.2.3实验步骤

2.3结果和讨论

2.3.1样品溶液中氢氧化钠和乙腈的浓度的影响

2.3.2分离条件的影响

2.3.3 FI-CE体系的性能

2.3.4样品分析

2.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分离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新方法研究

3.1前言

3.2实验部分

3.2.1试剂和材料

3.2.2溶液的制备

3.2.3样品制备

3.2.4仪器

3.2.5操作步骤

3.3结果与讨论

3.3.1缓冲体系的选择

3.3.2乙醇浓度的影响

3.3.3 SDS浓度的影响

3.3.4流速的影响

3.3.5分离电压的影响

3.3.6最佳条件

3.3.7体系性能的考察

3.3.8应用

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场强放大-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分离测定中药制剂中防己诺灵碱和粉防己碱

4.1前言

4.2材料和方法

4.2.1试剂

4.2.2仪器

4.2.3实验步骤

4.3结果和讨论

4.3.1富集理论

4.3.2分离条件的优化

4.3.3富集条件的优化

4.3.4体系性能的考察

4.3.5应用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分离和测定中药制剂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研究

5.1前言

5.2实验部分

5.2.1试剂、材料及样品制备

5.2.2 仪器

5.2.3实验步骤

5.3结果与讨论

5.3.1样品溶液中NaOH浓度的影响

5.3.2分离条件的影响

5.3.3最佳条件

5.3.4体系性能的考察

5.3.5应用

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测定草药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灵碱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6.1前言

6.2实验部分

6.2.1试剂和材料

6.2.2溶液的制备

6.2.3样品准备

6.2.4仪器

6.2.5操作步骤

6.3结果与讨论

6.3.1缓冲液pH的影响

6.3.2 Tween 20浓度的影响

6.3.3甲醇浓度的影响

6.3.4体系性能的考察

6.3.5应用

6.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柱头场强放大-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新技术分离测定中药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

7.1前言

7.2实验部分

7.2.1试剂及样品制备

7.2.2仪器

7.2.3实验步骤

7.3结果和讨论

7.3.1分离条件的优化

7.3.2富集条件的优化

7.3.3体系性能的考察

7.3.4应用

7.4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各种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是目前分析化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流动注射一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该技术集中了流动注射和毛细管电泳的优势。流动注射的强大样品预处理能力不仅可以拓宽毛细管电泳的应用领域,而且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毛细管电泳不能连续进样的缺点。然而,迄今为止,流动注射的强大样品预处理能力不仅未能在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中得到充分地应用,而且此联用技术在中草药活性组分的分离测定中仍有许多理论和应用需要深入研究。此外,浓度灵敏度低仍是制约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的优势和解决毛细管电泳浓度灵敏度低及由于电动进样而引起的重现性较差的问题,本论文在综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1.利用流动注射高的进样频率,首次建立了分离测定决明子、大黄及其制剂中的四种活性蒽醌类化合物的流动注射.毛细管区带电泳新方法,并对样品基体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2.利用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联用技术分离测定了不稳定化合物山姜素和小豆蔻明(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互相转化)。 3.建立了以三甲氧苄二氨嘧啶为内标的分离测定中草药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灵碱的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联用技术新方法,该方法的精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利用电渗流引入水柱的柱头场强放大样品进样的富集手段,建立了流动注射一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联用新技术,并以防己诺灵碱和粉防己碱为模型化合物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在对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联用的必要性、联用的基本原理、分流接口和装置及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富集方法及在流动注射与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中的应用。 第二章:采用有效长度4.8 cm未涂层的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毛细管,建立了同时测定决明子、大黄及其制剂中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的流动注射与毛细管区带电泳联用新方法。样品溶剂由100 mM NaOH和乙腈的混合溶液组成(1∶1 v/v),缓冲体系由15 mM硼砂、12.5 mM磷酸二氢钠和42%乙腈(v/v)组成。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在最佳条件下,四种分析物可以在 6 分钟内获得基线分离,进样频率可达12样/小时。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峰面积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62%、0.89%、2.49%、2.19%和4.45%、4.44%、4.34%、0.61%。第三章:采用内径 50μm,有效长度10.3 cm的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毛细管,4 mM硼砂、8 mM磷酸二氢钠、8 mM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9%(体积比)的乙醇作为缓冲溶液,建立了同时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联用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体系的进样频率可达11-24样/小时。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峰面积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0%、2.5%和2.5%、3.1%,其峰面积与浓度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和0.9997。该方法已用于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0-92%和99-105%。 第四章:首次将场强放大样品进样方式引入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联用技术,并以防己诺灵碱和粉防己碱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影响分离和富集的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粉防己碱和防己诺灵碱的富集倍数可达6.8-8.9倍,峰面积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6%、0.94%和 4.8%、4.4%,进样频率可达50样/小时。 第五章:采用内径50μm、有效长度4.5 cm的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毛细管,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分离测定厚朴及其制剂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流动注射。毛细管区带电泳新方法。最佳的样品溶解条件为150 mM NaOH、最佳的缓冲溶液组成为10 mM硼砂、10mM磷酸二氢钠,最佳的pH为12。在最佳条件下,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峰面积与浓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1和 0.9998,峰面积、峰高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0%、3.6%、2.0%和1.6%、2.0%、1.4%。二者可以在5分钟内达到基线分离,进样频率为28样/小时。 第六章:采用三甲氧苄二氨嘧啶为内标,建立了分离测定粉防己碱和防己诺灵碱的流动注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新方法。最佳的缓冲溶液组成为15 mM醋酸钠、15 mM醋酸、3%(v/v)吐温20和5%(v/v)的甲醇、最佳的pH为5.5。在最佳条件下,其峰面积与浓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和0.9991,进样频率可达19-40样/小时。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并已用于防己及其制剂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灵碱的分离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5-109%、92-106%。第七章:建立了分离测定黄连及其制剂中药根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场强放大样品进样和流动注射一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在线联用的新方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样品环体积对富集效果的影响。利用流动注射的16通自动进样阀的结构特点,通过电渗流在样品进入毛细管前注入一段水柱,可使样品注入时的电场强度提高,以便更有效地堆积分析物离子。该体系缓冲溶液的组成为30%(v/v)乙醇-2%(v/v)吐温20-240 mM醋酸铵溶液,最佳pH为4.7。在最佳条件下,富集倍数可达64-86倍,进样频率可达24样/小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检测限分别为 27、26、22 ng/mL(S/N=3),峰面积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6%、3.3%、3.8%和1.2%、2.7%、3.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