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80后”啃老族的社会学研究——以合肥市“80后”啃老族为例
【6h】

中国城市“80后”啃老族的社会学研究——以合肥市“80后”啃老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啃老族”群体基本内容阐释

第三章 中国城市“80 后”啃老族形成原因

第四章 结论:对城市“80 后”啃老族现象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啃老族”在中国的数量呈现出日渐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城市中的“80后”啃老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许多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宁愿待业在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和父母住在一起,而且日常经济开销全靠父母,消费观念超前,花销往往不菲。“啃老”现象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价值观,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并已从一种家庭现象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而,研究“啃老族”的现状,对于缓解我国家庭和社会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社会现实和研究的实际可操作性,选取了城市“80后”啃老族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合肥市“80后”啃老族为例。本文首先通过对“啃老族”一词来源的说明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把中国城市“80后”啃老族分成了完全依赖类、高校毕业生类、创业幻想类、企业转制类和已就业人员类等共五种“啃老”类型。基本涵盖了中国城市“80后”啃老族的特点。其次,在合肥市范围内进行相关走访和调查,选取一些城市“80后”啃老族作为个案,并对这些个案进行案例描述和简单分析,了解和掌握合肥市“80后”啃老族的基本状况并进行总结,即从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消费特征以及职业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剖析,这些特征即城市“80后”啃老族所具有的“亚文化”特征。此部分联系到“亚文化”概念、发展过程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等相关理论。接下来,根据以上分析出的详细的“亚文化”特征结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80后”啃老族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阐释。主要包括:第一,城市“80后”啃老族社会化方面的研究。结合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所需要的基础条件、社会化的意义等理论,从社会化的不同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化所经历的各个生命周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分析社会化过程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与城市“80后”啃老族形成之间的关系。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80后”啃老族形成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分析中国与西方不同的传统家庭观念,并结合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的“文化堕距”(culture lag)理论,得出:虽然时代在进步,各种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地变迁,但传统家庭观念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意识,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是很困难的,因而为“啃老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运用戈夫曼在社会互动中的“印象整饰”理论,分析中国人的“面子工程”,进而得出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与城市“80后”啃老族形成之间的相关性。第三,从城市“80后”所面临的社会转型期的压力分析城市“80后”啃老族的形成。这种压力包括就业压力、房价过高的压力以及国家对青年待业和失业人员的保障不到位造成的生存压力等。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得出“啃老族”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认识到缓解和控制这一社会问题势在必行。最后通过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责任,提出自己认为切实可行的缓解办法和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