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
【6h】

中国区域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2 关于技术进步路径的相关研究

2.3 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区域技术进步和工业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3.1 区域技术进步时空分布现状

3.2 中国工业污染空间分布现状

3.3 中国工业污染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分析

4.1 模型介绍

4.2 工业污染的减排机理及数据选取

4.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的矛盾自工业革命以来始终制约着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伴随着雾霾天气、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大问题。因此在国家倡导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创建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研究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污染排放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5种工业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5年为研究时间段,选取了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西藏和青海除外)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首先,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自主创新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这两个技术进步指标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我国技术进步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测算了5种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并分析我国工业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格局演变情况;最后,在利用熵权法构建的工业污染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检验其空间相关性,并从全国层面和东、中、西三个区域层面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工业污染的空间影响作用。  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表征我国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都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空间分布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如技术水平较高的省份占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且占比较大。(2)五种工业污染排放物的空间分布仍存在分布不均匀、区域之间空间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并且工业污染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区域的工业污染呈现“东部较低,西部较高,中部缓冲”的特征。(3)从全国层面的空间回归结果来看,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都有显著抑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作用,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污染的减排效果并为凸显。(4)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空间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都有显著抑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并且自主创新的效力更大;对于中部地区而言,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污染的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主创新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并未凸显;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只有技术引进对工业污染减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对工业污染的减排效果并未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互利双赢,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是应当增强区域选择技术进步路径的自由,充分发挥区域技术减排优势;二是应当加强区域之间的技术交流,打破区域之间的技术壁垒;三是应当加大政府对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环境改善效应;四是应当不断的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从而改善工业污染问题。

著录项

  • 作者

    李桂霞;

  •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 学科 数量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建;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工业污染,技术进步,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