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散的人生 诗意的栖居——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劳伦斯作品《虹》
【6h】

流散的人生 诗意的栖居——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劳伦斯作品《虹》

代理获取

摘要

D.H.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但由于母亲的中产阶级出身使得劳伦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才华很快显露出来,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但其个性孤傲且内向,使得他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忧郁情绪。事实上,劳伦斯是一位忧国忧民,憎恨社会黑暗的文学勇士,他的内向,孤傲与忧郁是由于社会现实使然。劳伦斯于1915年出版长篇小说《虹》,该小说代表了劳伦斯第二次创作高潮的到来,但是由于小说中尖锐的批判性为统治阶级所不容,所以很快遭到英国当局的查禁。然而《虹》中所折射出的思想精华很快受到评论家及读者的好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品评这位旷世奇才的巨著。
   文学关注现实。一个世纪以来,由于环境的持续恶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现实,并通过文学摇旗呐喊,呼吁人类要心存忧患意识,同时运用触目惊心的数据警示狂妄自大的人类。学界也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兴起,开始有了新的视角去诠释经典作品。生态批评兴起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人们对其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多数人都认同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理论。由于众所周知的生态危机,使得该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探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的提法为我们重新审视当今社会文明及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即是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劳伦斯在面对人类自然、社会、精神所出现的种种困境时,其心路历程的演变,以及作者本人何以产生此种生态哲思,从而追溯作品《虹》的创作之源。同时观照当今社会所面临种种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
   《虹》中的厄秀拉是劳伦斯思想的凝聚者,她是作者在文章中的形象代言。劳伦斯的愤世嫉俗、与世不容、无不淋漓尽致地在厄秀拉身上展现出来。作品是作家思想的呈现,而作家的思想源于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劳伦斯坎坷一生,颠沛流离,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其创作的源泉。由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文学使人的精神得以提升,面对惨淡的社会现实,不管是厄秀拉,还是劳伦斯本人都无法扭转乾坤,但这并不能阻止人类对自然栖居的向往。然而劳伦斯独特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他大半生的流散生涯更加使其人生绚烂多彩,并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劳伦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其实现诗意人生的精神力量,所有这些都成为读者品评作品、研究作者、关照现实的依据。因此本文将结合上述因素对劳伦斯及其作品分析解读的同时,旨在挖掘文学对现实社会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空间中,这种含有丰富生态意识的文学作品所带给人们的远非是对文学本身的品评,更多的则是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度洗礼,从而最终引发世界范围的生态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