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证券欺诈行为及成因分析——基于天丰节能会计虚假陈述案
【6h】

上市公司证券欺诈行为及成因分析——基于天丰节能会计虚假陈述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思路和框架

1.4预期贡献

1.5文献综述

1.5.1文献研究综述

1.5.2对文献研究的评价

2.证券欺诈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委托代理理论

2.2激励兼容理论

2.3信息不对称理论

2.4资源配置

3.我国证券欺诈的成因分析

3.1证券欺诈行为的界定

3.1.1证券欺诈行为的概念

3.1.2证券欺诈行为的构成

3.2证券欺诈的分类

3.2.1内幕交易

3.2.2操纵市场

3.2.3虚假陈述

3.2.4欺诈客户

3.2.5地下信用交易

3.3信息不对称下证券欺诈的成因分析

3.3.1证券欺诈的内部成因

3.3.2证券欺诈的外部成因

4.我国证券欺诈违规现状分析

4.1 201—2014年我国资本市场证券欺诈情况统计

4.2 201—2014年我国证券欺诈数据分析

4.2.1政府管制放松,为证券欺诈滋生提供了环境便利

4.2.2证券欺诈行为的揭露与监管强度正相关

4.2.3证券欺诈的发生趋势与上证指数呈相反态势

4.2.4证券欺诈和会计欺诈的关系

5.天丰节能会计虚假陈述案

5.1公司概况

5.2案例背景

5.2.1财务报表造假

5.2.2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

5.2.3天丰节能财务不独立

5.2.4中介机构的失职

5.3案例分析

5.3.1造假原因分析

5.3.2案例的影响分析

6.结论和建议

6.1结论

6.2建议

6.2.1加强公司内部治理

6.2.2加强外部监管

6.2.3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公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证券欺诈(Securities Fraud)指证券市场上故意欺骗和误导他人的行为,其实质是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而分割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欺诈行为破坏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原则。从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证券欺诈造成了社会财富不公平地转移。资本市场一个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一些前景良好企业的注入过剩资本来让其增值,而证券欺诈将阻碍该项功能的发挥,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更重要的是,证券欺诈搅乱了社会融资市场的正常运作。  证券欺诈的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谋求不当的经济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本文中对2010年-2014年间我国证券欺诈案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从证券欺诈的总案件数量、案件种类数、处罚金额等多角度对其进行透视检查、归纳和统计,并将其与上证指数相联系,结合资源配置与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出证券欺诈的形成机理及内在规律。并将五年内的虚假陈述案件分为会计虚假陈述、非会计虚假陈述和混合型虚假陈述,并分别对发生的数量其进行统计,探讨出证券欺诈与会计欺诈的关系,从而对我国证券欺诈的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将天丰节能会计虚假陈述案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其会计虚假陈述的方法,案件中公司和中介机构各自所负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证券欺诈的公司内部原因包括: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自身利益的驱使和公司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长期性激励约束机制;而企业潜规则、监管权力的寻租、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中介机构的失职和注册会计师水平参差不齐则是上市公司证券欺诈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对策:一方面要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独立的董事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证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投资者的赔偿机制,也要求证券监管机构加大执法力度,追究企业连带责任,同时还应增加网络举报和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以期社会经济能够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