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谈新工笔对主体物象的表达新方式——《蟹》系列创作笔记
【6h】

浅谈新工笔对主体物象的表达新方式——《蟹》系列创作笔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与新工笔画的现状

二、《蟹》的创作过程

(一)题材的准备

(二)构图

(三)染色与最终效果

三、创作的心得与感悟

(一)对物象的表达要把握好结合的对象

(二)新工笔在物象及画面制作上的独特的相似性

(三)制作的最高层次产生风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的中国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在历史的巨大变革、新的社会环境的不断的冲击下,传统中国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世纪的艺术家的情绪表达,再加上西方等外来艺术的碰撞,传统中国画更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不过幸好,中国的艺术家们格外坚韧,他们在这条前途未卜的路上不断的进行总结、分析、尝试,试图找出突破口,探索出中国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其中,新工笔运动,则融合了现代观念和西方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对传统工笔画现代化的颇具意义的尝试。那么,新工笔的画者们所持有的作画观念是什么,作为“托物言志”的文人画的后裔,画者们的感情又是如何在画面中用主体物象进行体现的,以及,对这些物象的刻画又采取了什么相似的新方式,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在经过了对毕业创作——《蟹》系列的长达一年的探索之后,终于渐渐的对这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和看法。认为新工笔画对于传统工笔画的最大的突破,除了观念转化为了“对当下的思考”之外,在形式的表现上,它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尤其,它对画面的空间、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形式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精心的制作,使得新工笔形成了它独特的,“对空间意境的能动的延伸”、“对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创新性的兼容”、“对灰色色调的偏爱”等的特点。相信,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新工笔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形式达到了精妙的匹配,成就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