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休宁县三槐堂保护研究
【6h】

休宁县三槐堂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三槐堂概况

2.1 区域概况

2.2 自然环境概况

2.3 交通条件

2.4 历史沿革

第三章 遗存构成

3.1 遗存概况

3.2 结构布局

3.2.1 选址特色

3.2.2 总体空间格局

第四章 三槐堂价值

4.1 历史价值

4.2 艺术价值

4.3 科学研究价值

4.4 社会文化价值

第五章 专项评估

5.1 真实性与完整性评估

5.1.1 真实性评估

5.1.2 完整性评估

5.2 文物建筑保存现状评估

5.2.1 三槐堂建筑本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5.2.2 残损原因评估

5.3 环境评估

5.3.1 历史环境评估

5.3.2 景观环境评估

5.3.3 周边建筑环境评估

5.3.4 空间景观环境评估

5.3.5 坏境卫生评估

5.3.6 土地利用现状评估

5.4 基础设施评估

5.5 保护与管理评估

5.5.1 保护等级及保护工作沿革

5.5.2 “四有”工作状况评估

5.5.3 评估结论

5.6 展示利用评估

5.6.1 资源特色

5.6.2 利用潜力

5.6.3 利用现状

5.6.4 服务设施

第六章 保护措施

6.1 保护措施制定原则

6.2 具体原则及要求

6.3 文物建筑本体保护

6.4 三槐堂总体格局保护

6.5 附属文物的保护

6.6 防护工程

6.6.1 防护工程建议

6.6.2 消防系统工程建议

第七章 环境保护

7.1 保护原则

7.2 环境控制措施

7.3 空间景观风貌保护措施

7.4 周边建筑环境整治措施

7.4.1 保留

7.4.2 整饬

7.4.3 拆除

第八章 展示利用及土地利用

8.1 展示主题

8.2 展示内容

8.3 展示利用方式

8.3.1 格局现状展示

8.3.2 环境综合展示

8.4 展示路线

8.4.1 区域线路组织

8.4.2 景点线路组织

8.4.3 出入口

8.5 展陈设施

8.5.1 文物建筑作为重要的空间构成要素和重要的景观点

8.5.2 解说及标识系统

8.5.3 旅游设施布局

8.6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8.6.1 加强宣传力度

8.6.2 完善教育手段,提倡公众参与,推动协调发展

8.7 土地利用

第九章 基础设施

9.1 道路交通

9.2 给排水设施

9.3 环卫设施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三槐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是明万历三十年由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3进11开间,20世纪50年代三进寝殿拆毁,只余门屋、享堂两进,约900余平方米,有182根屋柱,其中99根主柱围粗1.4米。
  三槐堂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结构严谨,气势恢宏,为徽派祠堂建筑所罕见,其独特的徽州古建筑文化魅力为世人所瞩目。但是对于三槐堂的保护,近年来却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三槐堂基本情况、三槐堂价值及各项评估以及相应的保护原则措施三个大的方面入手,对三槐堂的保护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三槐堂地理位置优越,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文物胜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三槐堂为砖木结构建筑,外观呈高墙封闭式,色调以白色为主,深灰色为辅,平面布局与徽州常见的祠堂有所不同,它将各种不同功能的房屋组合在一组建筑之中,但主次分明,均衡有序,每个单元以天井通风采光,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开间虽多,进深虽深,但大厅内依然空气流畅、采光充分。建筑雕刻精美,雀替、平盘斗雕饰花卉图案。以上梁架的柱础多为圆鼓状。祠内堂室相邻,楹柱林立,廊庑环接,其体量之大,布局之复杂,为徽州祠堂尤其是支祠所少见。大厅内的屋柱为珍稀的白果树制作,雕梁画栋的大厅和飞檐翘角间找不到一丝蜘蛛网,实属罕见。
  其次,三槐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脉络较为清晰,是溪头村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三槐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在局部线条的刻法上细腻有加,显示了雕刻工艺的匠心独运和工匠的精湛工艺。三槐堂外观简洁,内部雕刻丰富,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为研究明代祠堂建造艺术、“三雕”艺术和宗祀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实乃徽州祠堂建筑的“瑰宝”,同时还为研究堪舆之学提供了很好的实例。此外三槐堂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第三,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法,从真实性与完整性、文物建筑保存现状、环境、基础设施、保护与管理、展示利用等方面对三槐堂进行了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分级保护、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等原则,对三槐堂未来保护提出了几项保护措施,涉及安全防护、防火防灾、保护工程、文物建筑总体修缮、环境控制、空间景观风貌保护周边建筑环境整治展示利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希望能够在国家支持、各方筹措的基础上,得到资金支持。保护三槐堂不仅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发展的良好外部形象,为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培养游客和居民的自然环境与文物保护意识,使保护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三槐堂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