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道生死观比较研究
【6h】

先秦儒道生死观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

第一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理论渊源

一、原始崇“生”观念

二、上古天命观

三、阴阳五行思想

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时代背景

一、植根于农耕作业的自然经济

二、应运于春秋战国的变革无序

第二章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生命本源论

一、先秦儒家的生命本源论

二、先秦道家的生命本源论

三、先秦儒道生命本源论之比较

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生命过程观

一、先秦儒家生死命定的生命过程观

二、先秦道家生死自然的生命过程观

三、先秦儒道生命过程观之比较

第三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生命价值观

一、先秦儒家重伦理的生命价值观

二、先秦道家重自然的生命价值观

三、先秦儒道生命价值观之比较

第四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生命境界观

一、先秦儒家的道德生命境界

二、先秦道家的自然生命境界

三、先秦儒道生命境界观之比较

第三章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局限性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局限性

一、先秦儒家生死观的局限性

二、先秦道家生死观的局限性

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现实意义

一、先秦儒家生死观的现实意义

二、先秦道家生死观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每个人在其生命长河中都会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也构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实,这就表达了一种生死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部分,生死观探讨的是关于人的生命及其死亡问题。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与世长辞,这期间所经历的所有喜怒哀乐都反映出人对于生命、死亡的基本观点与态度。上下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累了富有浓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因此,在生死态度上有其独特性和丰富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先秦儒道两家从各自不同的致思角度出发,对生死这一重要的人生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死智慧。儒道两家以其丰富的理论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见解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死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对于理解整个儒道两家思想,甚至整个华夏文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当代人解决生死困惑的人生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知识财富。
  本文沿用了以下的思路来对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进行比较研究。正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生死观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理论观点的产生原因,明确先秦儒道两家看待生死的基点。第二章,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对先秦儒道生死观从生命本源、生命过程、生命价值、生命境界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力求把握儒道两家思想的脉络,使其在生死问题上的理念与观点得以清楚地展现。在对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再从总体上把握两家思想的通融与差异之处,以求对其有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认识。第三章,首先指出了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的理论缺陷及历史局限性。鉴于当时社会环境以及认识条件的限制,儒道生死观在理论的深刻性的基础上,还有其各自的片面性和不足。其次重点分析了儒道生死观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影响。放之于现实,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对人生的迷茫和对待生死的困惑。生命的脆弱、死亡的恐惧、精神的压力、生活的无根和无意识状态都对现代人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如何拾起本民族的传统经典,让儒道生死观的现代适用性得以发挥,让更多的人在更深层次上把握对生命的认知和对死亡的体认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相关文献和专著的研读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先秦儒道生死观内容的对比分析,以求对先秦儒道两家的生死观做出系统的总结和建构,由此来探讨其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启发人们去思考现实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命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