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联播》“中国梦”的话语表征——以2013、2014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
【6h】

《新闻联播》“中国梦”的话语表征——以2013、2014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新闻联播》的角色定位与“中国梦”解析

一、《新闻联播》的角色定位

二、“中国梦”概念解析

(一)“中国梦”的由来和发展

(二)“中国梦”的新定义

第二章 话语理论与新闻

一、话语与话语分析

(一)话语的内涵与特征

(二)话语分析

二、新闻话语分析

(一)作为话语的新闻

(二)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框架

第三章 《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话语分析

一、《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宏观分析

(一)《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概况

(二)新闻图示和宏观结构分析

二、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微观分析

三、“中国梦”报道的风格和修辞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1978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至今已经连续播出了37年。不可否认,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和许多重大新闻的第一发布平台,《新闻联播》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权威的新闻栏目,但是其形式固化、过分重视宣传也广受诟病。近几年,《新闻联播》慢慢开始颠覆传统,历经几次改版,展露出一些新的变化。
  本文以“中国梦”报道为切入点,对十八大之后的央视《新闻联播》进行话语分析,探究其新闻话语表征,以了解主流媒体是如何用传播工具来服务主题的。笔者采取了系统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和2014年的730期《新闻联播》报道进行抽样,共抽取了92期《新闻联播》,并以此为样本,对其“中国梦”报道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联播》的角色定位和“中国梦”概念,对研究对象做出最基本的了解,接着简单梳理了话语理论和新闻话语理论,特别是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框架,并强调本文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的。其次,本文分别从宏观、微观、风格和修辞三个层面出发,对样本中2013年和2014年的《新闻联播》中关于“中国梦”的报道进行了系统地话语分析。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概况、新闻图示分析和语义宏观结构分析;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梦”报道的话语的局部语义结构和局部一致性分析;风格和修辞方面的研究则主要包括措辞风格和色彩、比喻、细节以及引语方式。
  通过以上提及的几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央视《新闻联播》所报道“中国梦”这个大主题是由“个人梦”、“企业梦”等无数个小主题构成的,以小见大,这些小主题涉及到了民生、科技、文化、经济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普通人的视角来构建难以把握的宏大的“中国梦”主题。《新闻联播》“中国梦”报道的宏观结构主要由概述、主要事件、背景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范畴所构成,这些范畴的直接或跳跃排列分别实现了每个报道的主题。从微观上看,“中国梦”报道的局部语义结构大致跟其宏观语义结构相一致,主要取决于新闻报道的主题类型,较为简短的报道大致采用“总——分”结构,较为复杂的故事型报道则多采用复杂的穿插式结构。而整个报道的连贯性则取决于话语的局部一致性,主要包括功能一致性和条件一致性。其中较为明显的是故事性报道主要依赖意义逻辑、时间逻辑来组织文本。从话语的风格和修辞来看,“中国梦”报道中所用的词汇较为平实、朴素,话语充满了客观化、大众化、平民化和口语化的风格色彩,且十分注重细节与镜头场景、直接引语的运用,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刻画了新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使得新闻话语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