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疏离互动研究
【6h】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疏离互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思想的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意义

二、本文研究目的

三、本文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国内外发展趋势

(一)国外发展趋势

(二)国内发展趋势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

第一节 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概述

一、何谓政治话语及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的界定

二、何谓学术话语及当代中国学术话语的界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表达

一、话语语境

二、话语内容

三、话语方式

四、话语功能

五、话语特点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中的疏离

第一节 双重话语疏离的背景

第二节 双重话语疏离的原因

第三节 双重话语疏离的表现

一、话语内容的疏离

二、话语表达方式的疏离

三、话语功能的疏离

四、话语特点的疏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互动的原因

一、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的严重挑战

二、多种社会思潮的深度冲击

三、新媒体舆论场域的激烈碰撞

四、话语传播能力不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表现

一、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

二、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现实表现

第三节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路径探索

一、提升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意义

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良性互动的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着眼我国实践基础上的话语创新,体现着我国正确的理论导向和明确的价值认同,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从思想内涵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和政治两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政治话语是政治传播活动中的外在性中介,它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向民众传播其思想理论。因此,政治话语具有严谨性、强制性特征。与政治话语不同,学术话语的生存环境相对简单,强调规范性,有固定的表达范式,本身充满对现实的关注,注重对过去的知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且作为理论的重要载体,不断进行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要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获得大众的认同,在广大民众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表现,又作为我国执政理念的重要指引方向,它所具有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会直接促进我国国际话语的建立。总的来说,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大众情感上的真诚认同,政治上的坚定信仰,行动上的自觉运用,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想变为现实,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故本文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之间的疏离和互动作了剖析和研究。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缘起,提出的背景、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这一部分的撰写重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梳理学术界研究成果和可借鉴的经验,为论文研究打下基础,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学术和文本支撑;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表达。文章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话语语境、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功能、话语特点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二者之间各自的话语表达,旨在了解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区别;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疏离。文章紧扣第二章的内容,分析了二者产生疏离的背景,找出疏离的原因,从话语语境、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功能、话语特点总结疏离的表现,为下一章节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作为全文的重点,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的良性互动。文章首先从国际国内的挑战,多元思潮的冲击,新媒体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互动的必要原因。其次,分析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互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表现。最后,力求在作者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内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实现良性互动的路径。作者紧紧围绕前文提出的挑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加强具有人类共识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提炼和阐释;积极整合多元思潮,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重话语的话语内容;积极引导和吸纳新媒体话语;增强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对内对外传播能力。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力求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