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运行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运行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政策背景

1.2研究对象与范畴

1.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1.3.2现实意义

1.4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现实思路与框架

第2章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2.1困境儿童概念与分类

2.1.1 国外困境儿童概念及发展

2.1.2国内困境儿童概念体系研究

2.1.3困境儿童具体分类

2.2困境儿童保障

2.2.1 国外困境儿童保障经验

2.2.2社会救助模式下困境儿童保障

2.2.3 “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演变

2.3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理论基础

2.3.1 需要理论

2.3.2儿童权利理论

2.3.3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3章北京市困境儿童现状分析

3.1 北京市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建设背景

3.1.1成立儿童福利和保护处

3.1.2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出台

3.1.3建立困境儿童精准救助帮扶台账

3.2困境儿童精准救助帮扶台账数据分析

3.2.1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3.2.2困境儿童家庭、父母情况

3.2.3困境儿童保障情况

3.3北京市困境儿童保障综合分析

3.3.1 北京市困境儿童保障经验借鉴

3.3.2北京市困境儿童保障问题分析

第4章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分析

4.1 分配基础: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实施对象及资格认定

4.1.1实施对象

4.1.2资格认定

4.2福利形式: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福利体系分析

4.2.1 以现金补贴为主

4.2.2福利体系逐渐健全

4.3服务输送:困境儿童保障服务的输送策略

4.3.1 困境儿童生活保障服务传递

4.3.2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医疗保障服务输送

4.3.3 “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及残疾儿童护理补贴服务输送

4.4筹资方式: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资金来源及政府责任

4.4.1 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

4.4.2引导增加社会资金投入

第5章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运行机制构建

5.1推动儿童福利法制建设

5.1.1加快《儿童福利法》立法进程

5.1.2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5.2以适度普惠为目标的导向机制

5.2.1 总结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发展的实践经验

5.2.2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试点工作

5.2.3 实施对象构建适度普惠型困境儿童福利发展体系

5.3主体联动与协作机制

5.3.1一般主导式主体

5.3.2环境参与式主体

5.4建立困境儿童保障项目包裹与调节机制

5.4.1确定困境儿童保障对象的层次性

5.4.2确定困境儿童保障内容层次

5.4.3构建困境儿童保障内容体系

5.4.4做好政策衔接,切实实施保障

5.5预防与监督机制

5.5.1 预防机制

5.5.2监督机制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赵国荣;

  •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社会保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边文霞;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社会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