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既问苍生,也问鬼神——石一枫小说创作论
【6h】

既问苍生,也问鬼神——石一枫小说创作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青春后遗症”式的“顽主”写作

第一节 无所事事的多余人

第二节 “在路上”的姿态

第二章 重构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第一节 底层青年的向上求索

第二节 存在之艰,精神之殇

第三章 道德问题的终极追问

第一节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第二节 道德观的阶级差异

第三节 道德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石一枫,是位地地道道的70后学院派作家,大学时期便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同为京派作家,石一枫对老舍、王朔有着很深的文化认同感,也分享着大体相当的历史记忆和写作资源。在《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我妹》等几部作品发表后,石一枫以其诙谐戏谑的语言、亦庄亦谐的风格、对青春成长爱情的描写,被冠上了“后王朔时代”的“新一代顽主”的身份。自2014年起,《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营救麦克黄》《特别能战斗》《心灵外史》几部作品的发表,石一枫主动回归传统,拥抱现实,敏锐地把握社会症结,并为同时代人发声,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这些作品中,他书写人物命运,呼唤道德良知,关注个人奋斗,揭露各种困境,并显示人文关怀,在人物的命运转圜、生存悖论、道德诘问中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显示了一个作家应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明确选题意义,对石一枫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研析。
  正文共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石一枫前期作品。以《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节节最爱声光电》《我妹》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为各式各样的顽主塑形,描写大院子弟的青春、爱情、成长,初看新奇,但缺乏深沉的社会内容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第二章主要研究石一枫转变后的创作。研究对象为《世间已无陈金芳》《地球之眼》《营救麦克黄》《特别能战斗》《心灵外史》五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石一枫重构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放弃青春小说式的写法,向现实主义转变。他关注底层青年的向上求索,以及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将人物命运与时代命运相勾连,试图达到作家的个人叙述风格与社会责任的相统一。
  第三章探讨和挖掘石一枫作品中对道德的考量和思索。从《地球之眼》中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到《营救麦克黄》中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群体道德观的差异,再到《特别能战斗》中道德的双重性问题,石一枫关注的不仅仅是普遍性的道德缺失问题,他更进一步思考了当今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结语是全文的总论。通过对石一枫两个创作阶段的梳理与研究,探讨作家对现状超越的可能性,以及作家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创作观,如何架构起个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完成个人叙述风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以期对当今文坛尤其是青年作家的创作带来一些警示和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