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教的智慧教育思想论析
【6h】

佛教的智慧教育思想论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佛教的文化定位

一、佛法就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

二、佛学是唯心主义宗教哲学

三、佛教是宗教,佛法是哲学,佛学是科学

第二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一、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二、本文研究方向与侧重点

第三节 研究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意义

一、对于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对于现代教育的启发意义

三、对于文化“走出去”提供历史借鉴

第二章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内容

第一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产生

一、佛教智慧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佛教教育的El的

一、从概念看

二、从经文看

三、从方法看

第三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信解

二、实践

第三章 佛教智慧教育的方法与特点

第一节 佛教智慧教育的方法

一、言教:说法方便

二、身教:示范

三、无缘之教:四摄法

第二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理念

二、方法

第三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核心:般若智慧

一、般若与智慧

二、智慧与菩提

三、般若智慧的实践

第四章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价值展望

第一节 佛教智慧教育精神的现代价值

一、佛教的智慧教育精神

二、科学教育精神

三、佛学智慧教育可以和科学教育并行不悖

第二节 佛教的智慧教育思想与现代德育

一、佛教“依正”思想与德育的必要性

二、智育与德育的逻辑统一性

三、佛教因果思想与道德自律

第三节 佛教智慧教育思想发展史的经验与教训

一、佛教发展的经验

二、来自佛教发展的教训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为年长,产生于轴心时代的古印度。佛教的产生既是对印度向往出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古印度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佛陀的教育为人类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出世间的道路——通过智慧实现对苦难人生的超越。因此智慧在佛教教育思想中极为重要,延续了人们孜孜不倦追求智慧的精神,佛教教育被称为智慧教育。佛教智慧教育思想体系中,智慧成功地沟通了苦难此岸与安乐彼岸,通过内在心理的磨炼,可以与智慧相应,通过智慧,能够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因此智慧既是佛教教育的手段,也是佛教教育的目的。
  本文正文除结语外,共四章:
  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分析了关于佛教文化的定位问题,指出佛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不能用研究宗教的范式来研究佛教,同时佛教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也不能简单归为一个学科;通过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分析,指出自己研究的侧重点是以智慧教育为核心,该摄整个佛教教育;最后展望了佛教智慧教育思想应有的社会价值。
  第二章先简要介绍了佛教智慧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经过,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佛教教育的目的,得出佛教教育的实质是智慧教育,最后从“信解”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佛教智慧教育的内容。信解方面:以信解无常和缘起为基础,进一步信解此岸唯苦无乐,彼岸清净自在,再进一步信解此岸痛苦的原因是由于不明白事实真相而产生的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信解智慧能够认清一切事物的真相,证悟空性,远离妄想、分别、执着,是彼岸清净自在的原因,最后信解智慧是度一切苦厄的关键。实践方面: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实践纲领是戒、定、慧;实践信念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修学科目依大小乘分别是四谛法门和六度法门。
  第三章分析了佛教智慧教育的方法和智慧教育思想特点,这些方法和特点集中体现了佛教教育对于智慧的把握和运用;再次证明佛教教育就是智慧的教育,智慧是佛教教育的手段,也是目的,这是由佛教的真理观决定的,此外,本节还着重分析了般若、智慧、空性、无我、菩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对佛教智慧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展望,首先分析了佛教智慧教育思想所体现的精神和科学精神,指出两者可以并行不悖,为社会发展服务;然后指出佛教智慧教育思想对德育有强烈的内在要求,对于当今社会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育模式有重要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佛教智慧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为将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