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恩惠》中雅各布悲剧心理溯源——荣格原型理论解读
【6h】

《恩惠》中雅各布悲剧心理溯源——荣格原型理论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oni Morrison and A Mercy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Jungian Archetypal Theory

1.4 Central Argument and Overview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Persona as the Source of Jacob’s Tragedy

2.1 The Concept of Persona

2.2 Jacob’s Persona

2.2.1 Mask of a Kind Farmer

2.2.2 Mask of a Considerate Husband

2.2.3 Mask of a Merciful Trader

Chapter Three Shadow as the Source of Jacob’s Tragedy

3.1 The Concept of Shadow

3.2 Jacob’s Shadow

3.2.1 His Hatred of the Inhumanity of Slavery

3.2.2 The Stigma of “Free” Identity

3.2.3 His Humiliation of Children’s Death

3.2.4 His Desire of a Luxurious Hous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Publication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莫里森2008年的新作《恩惠》的出版和奥巴马总统的当选时间相近,小说旨在把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分开,有着一定的寓意。此书是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一经推出就获得好评,位列《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大图书的榜单。它记载了白人自由人雅各布的农场里各类奴隶的辛酸历史,包括黑人、土著印第安人和白人契约劳工等,揭示了北美殖民地初期蓄奴制对各类奴隶造成的伤害以及白人自由人在精神上受到的奴役,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历史事实:除黑人以外,白人“自由人”同样也是蓄奴制的受害者。莫里森向来以其黑人文学和女性主义而蜚声文坛,学界对小说《恩惠》的探讨多集中于黑人和女性问题,而对于白人男性还有待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从荣格原型理论切入,聚焦小说《恩惠》中白人“自由人”雅各布的心理变化,分析造成其悲剧的心理原因。雅各布的毁灭除了社会原因外,主要源于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等心理原型的影响。本文所做的原型批判,可以厘清莫里森对人性的批判立场,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莫里森的文学理念。本文总共分四章。第一章先简要介绍莫里森及其小说《恩惠》、综述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情况、交代作为研究方法的荣格理论,最后概述本研究的独创性、核心论点和全文结构。第二章探讨雅各布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在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过度沉迷于面具则会导致人格扭曲。雅各布作为一位善良的农场主、一个体贴的丈夫以及一个仁慈的商人,因为其人格面具的膨胀而导致人格分裂。第三章主要讨论雅各布内心的阴影。阴影是隐藏在人类心灵深处“阴暗的”成分,既能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又具有破坏性。雅各布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奴隶制缺乏人性的憎恨、对“自由”身份感到的耻辱、对孩子死亡感到的羞愧以及自己对豪宅的欲望,他变得越来越自私、贪婪,并陷入人生迷途。在这些“阴影”的作用下,他无意识地破坏了与周围人的正常关系,使得自己变为一个隐形的奴隶主,同时沦为金钱的奴隶,背叛了自己的初心,最终走向死亡。结论部分重申本文主要内容,并指出荣格原型理论为解读雅各布的心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原型理论对人物心理的研究。本文说明认识原型并调控原型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表明善良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提醒人们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