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浪漫关系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
【6h】

网络浪漫关系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

代理获取

摘要

网络媒介的诞生为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方式,即虚拟社会人际交往。目前,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常态。其中网络浪漫关系作为情感投入较多的一种网络交往形式,其发展不仅能为网民恋爱提供更多新的可能,也能折射出中国人婚恋价值观念的转变,透视出人类情感需求的变迁。 当处于网络浪漫关系中的两个个体,一旦确立网络恋爱关系,习惯上称其为网恋。网恋兴起于21世纪初,国内关于网恋的学术研究也集中在这一阶段,之后便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网恋作为一种新型恋爱方式曾经盛极一时,但在之后的15年里仿佛销声匿迹,一方面由于媒体对网恋较多的负面报道导致大众对网恋的态度较为悲观,一方面媒介技术的发展也演化出了很多网恋的新形态,虽然有着网恋的实质,很多人却不愿意把他们的经历描述成网恋,久而久之,网恋一词似乎就离越来越远了。但网络浪漫关系显然一直存在,甚至对它的需求比以往来的更加迫切,当“大龄”、“相亲”成为时下高频热词,“情感压力”、“社会焦虑”充斥日常生活,网恋便成了当今青年群体寻求私密,自由恋爱的一个出口,甚至被正名为告别单身的途径之一。 相较于传统恋爱,网络恋爱最大的特征就是交往者真实身体的缺席,身体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虚拟空间之中,而人类爱情的知觉过程往往要依赖具象身体去发现和感受。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疑问:1、在真实肉身缺席的情况下,身体又是如何嵌入虚拟空间,参与交往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的?2、这种“数字化身体”的恋爱实践,在空间、身体、情感三重维度的虚实关系上发生了哪些历时性变化?3、从这种变化之中,又该如何反思技术建构的新型网络浪漫关系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从身体的角度切入,将质性研究与量化调查相结合,运用文献调查法、虚拟民族志和问卷调查法,来考察三种不网络浪漫关系形态中“数字化身体”的交往与互动。 论文除去绪论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完成两个层面的梳理。其一是从理论上、源头上梳理身体与心灵、身体与爱之间的关系,身体在爱情关系中经历了从缺位到复位的过程,身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其二主线是梳理媒介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恋爱方式的变迁,暗线是揭示身体在各阶段恋爱方式中的存在状态,即从“在场”到“缺席”,尤其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网络浪漫关系中的身体也相应变成了数字式的。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笔者按照现实恋爱的形式,网民交往的目的,并根据技术影响下网络浪漫关系产生的不同场景,将目前的网恋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始于网络相亲的情感互动,本文以世纪佳缘网为例。二是始于网络交往的情感互动,本文以Soul为例。其特征是网络浪漫关系主体真实身体存在,却不在场。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网络浪漫关系形态也出现了异化,其特征是交往者身体实体已经不复存在,更不在场,笔者将其归纳为第三种新兴的网络浪漫关系存在方式,即始于网络迷恋的情感互动,本文以《恋与制作人》为例。这便构成了本文选取以上三个案例的行文逻辑。第二章至第四章在具体内容上都分为三节,第一节是找寻每一种网络浪漫关系在现实情境中的源头,并对其流变进行梳理,第二节根据经验材料及问卷调查结果对这三种形式的网络恋爱交往及互动行为进行分析,第三节从空间、身体以及情感等角度总结肉身不在场的情况下,交往者又是以何种方式将身体元素置于交往场景之中,参与主体间交流和互动的。 第五章是本文的探讨与反思。 首先从整体上对三种网络浪漫关系进行比较。笔者发现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浪漫关系中,交往主体的身体缺席程度逐渐加重,“数字化身体”的交往慢慢逃离了现实空间,摆脱了现实因素,进入永远的虚拟状态,交往者投入的线上情感愈多,其现实的真实情感也在悄悄地被消耗殆尽。此外,这三种网络浪漫关系不能完全剥离开去分析,它们之间是技术影响下层层嵌套的结果,形成了一种发展态势,但目前共存于当下。 其次是从技术角度去探讨,三种网络浪漫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技术逻辑与生物逻辑高度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身体的虚拟在场是交往者借助“想象、理想化、建构的身体”这一中介实现真实肉身与信息之间的交互的,而虚拟身体则是技术建构出的身体,即技术身体。无论是身体的虚拟在场还是虚拟身体,都需要技术与身体经验的深度融合,即物质性身体和社会性身体作为指导。 最后从社会文化上反思,笔者认为没有身体作为交流主体的网络恋爱实践所遮蔽和忽略的是虚拟网络情感对现实情感的多方面补偿,但也正是这种精神的替代和满足,使得人们的真实情感逐渐走向缺席,对现实的人际期望开始降低,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的循环之中,造成更深的孤独感。

著录项

  • 作者

    胡梦齐;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红;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网络; 浪漫; 关系; 数字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