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韵”与“逸”——文论与画论的共享概念
【6h】

“韵”与“逸”——文论与画论的共享概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美术”入华与英译“六法”

第一章顾恺之“传神”说的语境

第二章谢赫《画品》与中古文论

第三章“六法”断句小学考

第四章“逸”:由文论入画论

第五章“韵”:文论与画论的关纽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研究中国古代画论的比较学基础,主要来自西方的“美术”之学。西方艺术观念史的态度,使我们从新的视角面对古代画论中的概念。 “逸”与“韵”在中古即为人物鉴识中的主要评价语。由于传统中将文章视为独立的生命的观念,以及人物鉴识与人物画品评对象的天然同一性,“韵”与“逸”便成了人论、文论与人物画论的共享术语。在画论中,“气韵”又被“生动”诠释,其题材所指为有生命之物。又因其在“六法”中的首要地位而成为画论中的核心评价语。唐代(618-907)以后,“气韵”在题材上的所指逐渐扩展到所有绘画母题。而“逸品”的出现又与艺术家的身份相联系。 此后,因绘画与书法技术上的相似特征以及“书画当观韵”的文人要求,“韵”与“逸”逐渐成为关于诗、文、书、画的批评术语。明清之际,“韵”在具有了“诗画一律”的身份限定,“书画同法”的技术限定以及题材范围极度拓展的丰富所指之后,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概念又重新回到文论中。 1903年,“六法”被首次译成西文,之后“韵”又进入西方汉学界研究的视野,走上了一条被不断阐释的旅行之途。

著录项

  • 作者

    邵宏;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范景中;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画技法;
  • 关键词

    古代画论; 艺术品评; 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