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遗”活态化展示设计研究——以“徽州三雕”展示实践为例
【6h】

“非遗”活态化展示设计研究——以“徽州三雕”展示实践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论题提出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1.2.2.研究的意义

1.3.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1.3.1.概念界定

1.3.2.研究内容

1.4.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方法

1.5.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非遗”展示的特性分析

2.1.非遗的发展契机

2.2.“非遗”的特点分析

2.2.1.传承性

2.2.2.地域性

2.2.3.活态性

2.3.活态化展示的核心内涵及属性因素

2.3.1.活态化概念的释义与内涵

2.3.2.活态化展示的属性因素及影响因素

2.4.“非遗”的活态化展示表征

2.4.1.内容性“打包”与“解压”

2.4.2.“场域精神”

2.4.3.“多维度展演”

2.4.4.吸入式体验

3.“非遗”的活态化展示策略

3.1.展示主题的演绎及整体规划性(主题体验)

3.1.1.大众化的主题内容

3.1.2.展示主题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3.2.展示中表现语言及地域符号(信息体验)

3.2.1.传统地域或民族符号的借用与传达

3.2.2.展示材料的地域化

3.2.3.活态布景民俗化

3.3.软化的展示空间形态构成(空间体验)

3.3.1.空间界面的消融性

3.3.2.动态性空间场景的营造

3.3.3.表现空间的情感性

3.4.展示体验的多样性(行为体验)

3.4.1.活态化体验设计观众主体论

3.4.2 多元化的行为体验策略

4.以“徽州三雕’’为非遗个案的展示性特征研究

4.1.活态化可展示的“徽州三雕”技艺特点分析

4.1.1.徽州三雕活态化主要展示内容

4.1.2.徽州三雕特色技艺提炼

4.2.“徽州三雕”的文化现象与符号提炼

4.2.1.寓意化的图案表现

4.2.2.定式化的内容布局

4.2.3.人性化的精神体现

4.2.4.雕功技艺的艺术化呈现

4.3.“徽州三雕”传统展示不合理性的批判

4.3.1.不合理的展示观念

4.3.2.不合理的展示形式

5.“徽州三雕”活态化展示空间的实践

5.1.展示实践观念的改变

5.2.展示形式特色的凸显

5.2.1.活态化展示的整体规划性

5.2.2.活态化场馆性展示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三: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四:德国佩加蒙祭坛石雕场景活态复原调研报告

展开▼

摘要

本文着力于对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展示进行研究,笔者首先对“非遗”的当下发展契机进行了探讨,然后对非遗的特征性——传承性、地域性、活态性,提出对其“活态化”展示的理论概念,经过对活态化展示的核心内涵及其属性因素进行剖析后,进而得出非遗活态化展示的四个表征——内容性、场域精神、多维度展演和吸入式体验,然后以“徽州三雕”为典型个例进行现状分析和总结提炼,剖析其活态化展示的可行性,分离、整合出活态化展示的系统化方法论和展示策略,即通过整体演绎体现内容性、通过表现语言体现场域精神、通过软化空间体现多维度展演和通过多元化诱导体现吸入式体验四个具体的方面,根据策略尝试进行活态化展示的实践,来为“非遗”个案从调研到后期设计思考整个过程提供具体性的操作思考,为其他类似的“非遗”展示提供具体的借鉴,同时证明活态化的展示理论具有可行性,为“非遗”的保护性、传承性展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推动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