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社交媒体下虚拟艺术社群的社会交往及影响
【6h】

论社交媒体下虚拟艺术社群的社会交往及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社交媒体中虚拟艺术社群

(一)社交媒体下虚拟艺术社群的发展

1.混沌期(1998-2005)

3.平台期(2014-)

(二)“沙丁鱼群”的社群模式

1.内活力,外封闭的行动模式

2.共同感驱动的内在活力

(三)虚拟艺术社群发展的特点

1.稳健的扩大

2.名人效应转变为内容为王

3.属性的打破,边界的消融

(四)受御宅文化影响的世代

二、多样化的虚拟艺术社群

(一)微博:开放的社群

1.螺旋星系状的社群结构

2.倒金字塔的关注结构

(二)微信:闭合的圈层

(三)Instagram:综合性的虚拟艺术社群

三、虚拟艺术社群中的展示

(一)超扁平的展示空间

(二)回归到视觉参与的姿态

(三)虚拟艺术社群中的工蜂

(四)被移交的展示权利

(五)视觉癖好至上主义

(六)展示内容沦为材料包和资料库

五、虚拟艺术社群中的艺术家

(一)通向世界的端口

(二)民主创造出的平庸

(三)青年创作者的困境

(四)艺术家的危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交媒体正在对普通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进行重新定义,并对权利世界、文化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一群利用社交账号发布和交流视觉艺术信息的年青人正在利用社交媒体的便利改变着世界艺术的图景。这群虚拟空间的活跃分子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虚拟艺术社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交媒体中的虚拟艺术社群生产和社交方式,探讨虚拟艺术社群对现实艺术世界的反作用。在论文的书写中,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正在活跃并且不断扩大的社群,一个全球化的群体,虚拟艺术社群把更多的普通大众拉入到了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中去。但是其特性又将艺术创作者们置于了困境,使青年艺术家们在社群中迷失了身份,沦为了普通的产出者。随着社交媒体的进化,艺术家与虚拟艺术社群的融合是必然而不可逆的结果,在笔者看来,虚拟艺术社群正成为艺术世界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