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长安地区墓葬乐舞图图像研究
【6h】

唐长安地区墓葬乐舞图图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二、研究方法

三、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唐代西安地区遗存乐舞图像典型

一、墓室壁画中代表性的乐舞图像

二、唐墓出土的乐俑图像

第二章、唐代乐制中的乐部形式及器乐组合

一、九部乐和十部乐

二、二部伎

三、太常四部乐

第三章、从考古资料看唐代乐队组合及乐器的发展

一、考古图像中唐代乐队组合研究

(一)汉魏晋乐队组合概述

(二)以李寿墓为例阐述初唐乐队组合

(三)唐中后期“歌、舞、乐”乐队组合

(四)唐代其它小型乐队组合—以管弦乐队为例

二、乐队中以琵琶、箜篌为代表的典型乐器与西域的关系

(一)琵琶一系乐器与西域的关系

(二)箜篌一系乐器与西域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乐舞的极大繁盛时期,乐舞艺术活动的发展牵动着音乐、舞蹈相关联的诸多方面;这些发展的脉络所形成的唐代不断提升的艺术审美观,使得乐舞艺术发展的深度是其它时期不能比及的。“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多样的异域文化流入,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不仅表现在宫廷乐舞的丰富性,在民间的流动性也是十分频繁,而正是唐代对民族关系的柔和态度,使得多种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极大限度的融合和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如此丰富的乐舞艺术画面。伴随着乐舞艺术的发展,其乐器、乐部、乐队编制等方面也是在或增或减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这种变化不仅是对外来西域文化元素的借鉴,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时期的乐舞艺术在吸收和改良中做了最好的整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乐器似乎与某种中亚、西亚乐器十分相似,却又稍显不同的原因之一。如此规模的乐舞艺术活动承载着这一时期社会重要的制度性任务,无论是宫廷的祭祀活动,还是王宫出行的仪仗活动亦或是对宴宾外族的交流等,乐舞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以“图像的乐舞”为关注对象,辅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隋等乐舞图像相比较,追述乐舞图像中所呈现出来的发展脉络。针对这些乐舞的研究参照考古遗存、历史文献进行一种尊重史实的研究,以考古遗址背后包含的大量信息,印证乐舞艺术的关系和发展,论文分为下列三个部分:
  第一章:唐代西安地区遗存乐舞图像典型,这一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图像的收集,详细的梳理,并将这些乐舞图像主要分为两个不同载体进行阐述,即壁画乐舞图像和唐墓出土乐舞俑,针对其代表的考古遗存进行阐述。在采集这些西安唐代考古遗址中的乐舞图像外,还对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以及片治肯特壁画等中、西亚乐舞图像进行收集和使用。
  第二章:唐代乐舞中的乐部形式及其乐队编制。旨在阐述唐代乐舞的乐部形式和乐队组合中的乐器在唐代娱乐性宴飨活动中的多种演奏形式,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这些乐舞活动中,乐人的来源与成份、乐部乐制的增减以及乐器的搭配等情况;并结合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喜好以及社会的发展现状等多种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章:唐代乐队组合及典型乐器的演变。以乐队编制组合形式和乐器对外域元素的吸收两个方面展开对这一部分的阐述,主要是根据第一章所梳理的乐舞图像资料中所示的信息与第二章中史籍文献相互论证。通过图像中所示的乐器、乐队等信息与文献中的记载相对应,无论二者是否一致都使乐舞艺术活动的研究更加有意义,这也是本文大量收集和梳理乐舞图像资料的原因所在,同样这一章节的论述也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