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组人白介素-11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重组人白介素-11在肝硬化脾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白介素-11体内外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将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应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其升高血小板的疗效及对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副作用,探讨其应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因需要手术治疗而收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系统的脾功能亢进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7-75(平均45岁),均为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其脾亢病因20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分级均属于Child-pughA级或B级。 2、用药方法及观察内容 每例患者予以rhIL-11(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巨和粒)3mg皮下注射,一天一次,共10天。每例患者用药前进行骨髓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其骨髓增生程度及巨核细胞数;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15天,每例患者隔日查血常规,监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的变化,每曰监测血压、体重及心率的变化,必要时予以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其副作用,如有明显不适予以对症治疗。 结果: 1.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影响 治疗后升高血小板总有效率为63.63%(14/22),其中3例良效,10例显效,1例进步,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1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平均计数分别为(34.14±9.55)×109/L,(87.29±23.57)×109/L;平均血小板升高的幅度为(53.14±21.51)×109/L,最高增幅为102×109/L。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7-15天,平均为11天,达峰时间为治疗第15天;停药后第11天血小板回落至治疗前水平。在骨髓增生活跃组与明显活跃组间血小板升高的幅度、升高血小板的有效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升高的幅度与治疗前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r=0.111,P=0.621)。治疗后每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出现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前后平均自细胞计数分别为(2.31±0.50)x109/L,(3.19±0.68)×109/L:治疗第9天白细胞开始上升,治疗第13天白细胞上升达到峰值,停药后第5天自细胞开始下降,于停药后第7天回落至治疗前水平。血红蛋白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凝血功能各指标的影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出现了显著性升高(P<0.001),治疗前后分别为(2.003±0.289)g/L、(2.525±0.622)g/L,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肝肾功能的影响 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副作用 以球结膜充血与心动过速发生率最高(63.6%),下肢水肿次之7(31.8%),其他还有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发热、胸腔积液、体重增加、注射处硬结等也有发生(4.5%-13.6%)。副作用未影响药物治疗的进行,均可以耐受。 结论: 1.重组人白介素-11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升高肝硬化脾亢患者的血小板,且在停药后疗效仍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可以升高白细胞。 2.重组人白介素-11在使用过程会出现纤维蛋白原的暂时性升高,对常用的凝血指标:PT、APTT、TT无明显影响。 3.重组人白介素-11的副作用是暂时的,且较轻微,临床使用中患者有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

著录项

  • 作者

    朱宝玲;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内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荣欣;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657.31;R657.63;
  •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 肝硬化脾亢; 血小板; 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