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耐药特点及机制研究
【6h】

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耐药特点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的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
   方法:
   从儿童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沙门菌72株,采用标准的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检测对所有菌株重新鉴定;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和DNA测序测定ESBLgenes,AmpCgenes及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region,QRDR)的耐药基因和点突变;采用接合试验测定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子的转移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法测定耐药菌株的同源性。
   结果:
   其中鼠伤寒沙门菌是最主要类型,约占86.1%(62/72)。鼠伤寒沙门菌和汤普森沙门菌通常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0.3%,56/62),其次是四环素(80.6%,50/62),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74.2%,46/62),氯霉素(66.1%,41/62)。17株(27.4%,17/62)鼠伤寒沙门菌和2株汤普森沙门菌对头孢噻肟的MIC在64至>256μg/ml范围,12株(19.4%,12/62)鼠伤寒沙门菌和1株汤普森沙门菌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MICs≥4μg/ml)。另外30株(48.4%,30/62)鼠伤寒沙门菌和1株汤普森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下降(0.125≤MICs<4μg/ml)。2株耐环丙沙星菌株同时存在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中gyrA和par两个位点的突变,其余环丙沙星不敏感菌株中仅发现gyrA这1位点的突变。另外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qnr和qepA为阴性,有23株(37.1%)为aac-(6’)-Ib-cr阳性。对氨苄西林耐药的49株鼠伤寒沙门菌和2株汤普森沙门菌经PCR扩增后测序blaTEM-1b阳性,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ESBLs酶基因阳性的有13株(21.0%,13/62),且主要是blaCTX-M型(8株是blaCTX-M-14,3株是blaCTX-M-15,1株是blaCTX-M-55,另外1株同时为blaCTX-M-15和blaCTX-M-55阳性),且所有blaCTX-M阳性的菌株均检测出存在上游的插入序列ISEcpl。在1株对头孢西丁耐药的汤普森沙门菌检测出blaDHA-1型ESBLs。6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PFGE分型,发现A型和C型是最主要两个克隆,分别占50%(31/62)和19.4%(12/62),7株产blaCTX-M型ESBLs基因的菌株属于A型。
   结论:
   引起儿童腹泻的鼠伤寒沙门菌和汤普森沙门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由CTX-M型ESBLs所引起。其中在伤寒沙门菌中首次发现blaCTX-M-55,汤普森沙门菌中首次发现blaDHA-1。且鼠伤寒沙门菌存在高度流行的aac-(6’)-Ib-cr,其中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gyrA的点突变和产aac-(6’)-Ib-cr基因是导致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克隆性传播是造成blaCTX-M-14基因和aac-(6’)-Ib-cr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