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6h】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摘要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术前提供皮瓣的血管信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提高皮瓣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材料和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4月由于车祸、外伤等原因需要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的病例15例,患者均满足①经临床诊断需要且可以皮瓣移植;②无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无磁共振对比剂过敏史;③知情同意。 采用西门子3.0 T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Verio,ATim System)、PA matrix线圈和专用高压注射器。选用测试对比剂团注技术(test bolus),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DTPA)作为对比剂。嘱患者检查前禁食水4~6 h,仰卧位足先进,定位像扫描完成后,先行3D-CE-MRA蒙片,屏气冠状位扫描,选用三维小角度激发序列扫描,利用西门子公司syngoMR B17工作站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投影(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漫游技术(volumerendering technique,VRT)等三维重建后,获得最终图像。 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充分获得临床信息的情况下有目的地对3D-CE-MRA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记录股前外侧血管降支或穿支的起始部位及分布、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等指标,所有病例的降支或穿支血管各项定量指标均以MIP图像的测量值为标准。以2名医师的评价意见一致时作为评价结果。外科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并结合3D-CE-MRA图像资料所提供的血管直径、长度、走行及分布信息设计皮瓣的范围,根据血管的起始位置在术区准确定位,由2名外科医师分别用游标卡尺对每位病人的降支或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到股骨外侧髁的距离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及上述血管的起始部位及分布。 本组通过3D-CE-MRA评价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术前病例共15例,测量分析血管15段,其中股前外侧降支动脉5段、穿支动脉10段。其中,降支血管5段,其中4段起自于旋股外侧动脉者,1段起自于股深动脉降支,存在血管起源变异;穿支血管10段,均起自于降支,其中皮动脉穿支4段,肌皮动脉穿支6段。 术中发现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10例,其中股前外侧降支皮瓣5例,穿支皮瓣10例。记录血管起源、分布与MRA表现完全一致。患者皮瓣定位准确,血管管径符合手术要求,皮瓣大小适中。 通过3D-CE-MRA及手术数据可见旋股外侧降支或穿支存在变异及个体差异,降支血管可起自于股深动脉或旋股外侧动脉,有1例起源于股深动脉,余4例起于旋股外侧动脉。10例穿支血管虽然均起源于降支血管,但其走行方式不同,有的血管为肌皮动脉穿支型,有的动脉为皮动脉穿支型。旋股外侧降支和穿支的血管内径粗细、血管蒂的长短及起始位置距股骨外侧髁距离也不相同。 3D-CE-MRA显示股前外侧皮瓣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分布与手术发现一致,经配对t检验分析检验降支和穿支的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等的磁共振发现与手术发现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 3D-CE-MRA能够显示股前外侧皮瓣动脉的起始部位及分布、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可以判断、选择皮瓣的类型、大小、深浅,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股前外侧皮瓣的移植成功率,可以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