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iR-375-3p调控Rasd1基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昼夜节律紊乱中的初步研究
【6h】

miR-375-3p调控Rasd1基因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昼夜节律紊乱中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现况

二、昼夜节律中松果体及褪黑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小RNA

四、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学机制

第一部分 miR-375-3p、Rasd1及Cry1在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的表达变化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miR-375-3p靶基因Rasd1的验证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观察大鼠HIBD后松果体内微 RNA-375-3p(microRNA-375-3p,miR-375-3p)、地塞米松诱导的Ras相关蛋白1(dexamethasone-induced Ras-related protein1,Rasd1)、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的表达变化,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asd1是miR-375-3p的靶基因,初步探讨miR-375-3p调控Rasd1在HIBD后昼夜节律紊乱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7日龄的SD(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原则,分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氧缺血组(HIBD组),根据Rice-Vannucci改良法,制作体外大鼠HIBD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法测定两组在HIBD后0 h、8 h、16 h、24 h、32 h、40 h、48 h七个时间点松果体内miR-375-3p、Rasd1、Cry1的表达变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75-3p的靶基因是Rasd1。
  结果:
  1、在HIBD模型建立后,HIBD组miR-375-3p的表达水平在8 h高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在24 h、32 h、40 h、48 h低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而HIBD组miR-375-3p的表达水平在0 h、16 h与相应观察点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BD后miR-375-3p的表达在16 h达到高峰,24 h起降低,持续至48 h。
  2、在HIBD模型建立后,HIBD组Rasd1的表达水平在8 h、16 h、48 h低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在0 h、24 h、32 h、40 h高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在HIBD后Rasd1 mRNA的表达在24 h明显上升,32 h起降低,48 h达最低。
  3、HIBD后早期,在松果体内8 h和16 h miR-375-3p表达上调,Rasd1基因表达下调;24小时起miR-375-3p表达明显下调,Rasd1基因表达上调。
  4、在HIBD模型建立后,HIBD组Cry1的表达水平在16 h、24 h高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在32 h、40 h低于相应观察点的Sham组(P<0.05),而HIBD组Cry1的表达水平在0 h、8 h、48 h与相应观察点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BD后Cryl mRNA的表达在16 h开始上升,24 h达到顶峰,32 h起降低,持续至48 h。
  5、HIBD后,Cry1与Rasd1在松果体中的mRNA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高峰,32 h开始降低。
  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Rasd1是miR-375-3p的靶基因。
  结论:
  1、HIBD后早期,在松果体内miR-375-3p表达上调,Rasd1基因表达下调;中晚期miR-375-3p表达明显下调,Rasd1基因表达上调。
  2、HIBD后,Cry1与Rasd1在松果体中mRNA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提示Rasd1可能参与HIBD后昼夜节律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
  3、Rasd1是miR-375-3p的靶基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